劉雅珊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條件,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深入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轉變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小學語文教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12-0-01
小學語文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對提升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學具備豐富的素質和豐富的情感,對培養學生形成完善的邏輯思維和完善的人格具有促進作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教育采用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教師掌握課堂節奏,學生在課堂下被動的學習,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育積極性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了整個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升。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對小學語文教育大膽進行創新,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一、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學校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重要場所,教師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隊伍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對學生今后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和學生一樣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樣才能緊跟新教材和新教學理念的發展步伐。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材內容已經十分了解,也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受到固有思維的限制,而忽視了對新教材,新內容的深入研究。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探索的心,要堅持終身學習,做到與時俱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現象和事物,通過整理、加工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經驗緊密聯系,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大大提升小學語文教育的吸引力。作為一名教師還要做到和學生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善于將老教材和新理念進行結合,不斷學習和應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技能。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在教育領域應用,先進教學工具逐漸應用到實際教學領域,教師可以應用的教學工具越來越豐富。而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十分好奇,很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要充分應用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技能,熟練掌握應用各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并要合理應用網絡資源。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統籌管理技能,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和學生反饋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在保證很好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善于結合學生身心變化,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全面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標準中一直要求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新課程的驅動力,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這個時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和引導,讓小學生喜歡上語文課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沒有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充滿了各種好奇的想法,作為小學教師就應該積極鼓勵小學生的這些新奇的想法,不要打壓學生,將學生奇思妙想和語文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小學語文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靈活多樣,因此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要求較高,這也是新課程教學的主要要求。因此,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通過課堂學習加實踐等多種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學習典型堅實基礎。
三、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小學語文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主動挖掘和利用教材,同時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師要不斷的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創作條件,強化課內和課外教學的聯系,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將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陣地。首先,充分利用教材。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是擺脫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具體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求異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要禁錮學生的思維,不要同意要求學生采用哪種學習方法學習,對于開放性問題不要強迫學生的必須按照統一答案作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次,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能力。新課程理念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保證學生能夠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保證課程教學充滿趣味性,充滿歡樂,充滿活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小學語文教學要追求多元化,擺脫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時段和教學方法。在具體教學中對于一些畫面感較強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圖畫的形式將內容表達出來。對于一些情節較輕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對內容進行深度理解,通過采用這些教學方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程度提升的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探究學習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中長期開展探究學習,對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具有很大幫助。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全面落實新課程教育要求,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積極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全面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麗艷.小學語文書法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 2017(19)
[2]李海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J].中國校外教育. 2017(21)
[3]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楊璟璐. 黑龍江科學.2017(13)
[4]張仁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預習習慣[J].才智.2017(22)
[5]徐紅梅,周濤.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J].才智.2017(23)
[6]耿華輝.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路徑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