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汝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對高校學生的創新進行有效培養已成為社會的廣泛關注點,同時也成為了高校教育教學的關鍵點,對于體育教學工作者而言,教育改革給體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因此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目標,積極探尋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新路徑,助推高校體育教學事業的進步。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1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更多的創新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屹立不倒。國家教育部有明確規定,高校教育應提高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1】。其中,體育教學作為一項讓學生身心同時參與的教學活動,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積極更新觀念,采取有效且完善的教學措施,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
一、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不利因素
1.教學觀念陳舊
從高校體育教學實際來看,制約體育教學水平難以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就在于傳統教學觀念的不利影響,在過去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與技術講解的傳統教學理念下,也就形成了單調、枯燥的體育教學模式,毫無特色可言。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消耗殆盡,甚至會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體育教學質量與效果則難以得到預期,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2.管理方式封閉
大部分的高校體育教學社會發展脫節,在培養人才的目標設定方面,并沒有充分考慮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教學開展到教學評價都只是學校主管部門的“閉門造車”,并且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致于高校體育教學中創新性不足,難以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常常會占據主導地位,而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重視,過于單一、教條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去吸收知識、被動地進行體育聯系,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而言,存在著一定的傷害,對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制約。
4.教學內容不合理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較多,課堂教學的任務量較大,并且所講授的相關體育知識與技能過于表象,缺乏深入的研究。此外,教學內容較為滯后,很多是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重復,并不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難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難以實現。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路徑分析
1.更新教學理念
從社會發展進程可看出,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也充分體現出了創新人才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標落實到位【2】。對于體育人才的培養不僅局限于體育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的培養,還應對學生潛質進行深挖,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這一過程不可過分依賴與書本蒞臨,要與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只有學生創新理念與能力得以提升,才能成為推進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此外,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要在思想觀念方面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識,要讓大學生意識到身體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必備基礎,要堅持鍛煉,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來。高校學習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到自身價值的提升,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并且在體育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才能充分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實效。
2.合理設置體育教學課程
對高校體育課程結構進一步優化,確保課程設置的科學合理性,從而大幅提升體育教學效率,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課程作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完整系統,保證其結構的科學合理性,能夠讓師生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高,推進了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對于高校體育課程的合理設置,可從以下幾點著手:其一,結合大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身心發展規律,對體育課程中的競技類運動項目進行合理設置,同時考慮學生的參與意愿;其二,在體育教學當中適當增加實用性的體育教學內容,比如健身課、形體課、民族傳統體育課等課程,通過教學模式的更新去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養成,同時增加個性化的選修課,讓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去選擇學習的課程,在自由學習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3.構建創新性課堂氛圍
在構建創新性課堂氛圍的過程中,求異是創新的前提。在高校體育教學當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并鼓勵學生去培養求異心理,只有打破常規,發散思維,敢于突破,才能夠實現培養創新能力的目標。比如在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可首先為學生提供一根繩子,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經過獨立思考或討論去設計出與一根繩子相關的體育學習方法,創造出不同形式的聯系技巧,比如將繩子進行捆綁投擲練習、將繩子放在地上進行“折返跑”聯系等,這些都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師應對其給予充分任何與鼓勵,讓學生敢于在體育教學當中突破常規,發散思維,進而促進創新能力的養成。
4.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通過開展多樣化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幫助學生塑造創新性人格,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造了實踐平臺。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時,能夠進一步提升其團隊合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與他人建立友好的人際交往,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進而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發現自己的短板,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提升,促進共同進步,共同發展【3】。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可成立包含多種體育項目的體育俱樂部,并且選聘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行進行管理,獨立制定訓練方案,進而培養大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提高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將其作為當代體育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同時要不斷堅持,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模式,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結合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結合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作為路徑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造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光,朱麗萍.淺析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12):16.
[2]陳永兵.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的探究[J].青少年體育,2015,(04):62-63.
[3]李淑元.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思路構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5):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