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瑩
摘 要: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與融合并存的世界,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必要因素。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加深,文化交流交往日益頻繁,文化自信變得越來越重要,堅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人勿忘初心、領導中國人民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奮勇前進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文化自信。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 文化自信 文化
中圖分類號:G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1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習近平擔任我們黨的最高領導人以來,在多個場合下都談到文化自信問題。但是真正將文化自信上升到和其他三個自信同等地位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說道:“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盵1]在這“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后被納入體系中來的,但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1]
這是繼黨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三個自信”之后,將文化自信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這是我們黨理論創新提出的一個新的重大命題。
二、文化自信內涵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盵2]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民族和政黨對自身的理想、信念、學說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對當代先進文化充滿信賴感的尊奉、堅守和虔誠,對未來文化發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擔當和追求;從哲學層面而言,它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現實性的文化生命機能,是人類社會實踐在個體生命內部建構的高級文化結構,也是人類主觀能動性和文化創造性的具體表現。[3]
三、“文化自信”的底氣來源
1.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與魂,是我們國家最顯著的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安徽的“徽”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典型,安徽人對于皖風徽韻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同為安徽人的文化認同上,正是因為這種文化氛圍,孕育出了安徽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如黃山,大別山、天柱山。而兩個古村落“西遞”和“宏村”,更是以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可以看出這是世界對徽文化最有說服力的一個證明。所以說文化自信的底氣在哪,就在于擁有優秀的傳統文化。
2.鮮明獨特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最為獨特的精神標識。舊中國有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下,舊中國戰亂頻頻,在這種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發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自覺地擔起民族獨立的重任。革命文化充分體現共產黨人勇于擔當的鮮明品格。
3.承前啟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所進行的文化創造?,F在,歐美許多國家,經常舉辦“中國文化年”“中國文化周”等活動。而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孔子學院,截止2016年12月31日在全球140個國家地區建立512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孔子學堂。今年5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的建設的推進,開放之路、文明之路目標的確定,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那么在這場比馬拉松還長久的“一帶一路”建設之路上,共產黨人更應堅定文化自信,時刻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4.中國共產黨人文化自信的當代價值
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事業的堅強領導力量。所以,中國共產黨人能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4.1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精神殖民”的法寶。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西方已經很難從政治上、經濟上再征服中國,但是在精神上征服中國、殖民中國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去理解世界是通過切身體驗,現在了解世界主要是從新聞報道里汲取,觀看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會發現,關于中國的新聞報道99%是負面新聞,而這種負面新聞一旦反饋到中國來,就會逐漸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近些年來,外國的廣告已經充斥著國人的生活,在地鐵上,在公交站牌上,隨處可見外國產品的廣告,產品廣告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宣揚它的產品效果好,常年在外國廣告的熏陶下,潛意識就會覺得外國產品好,外國產品好進而外國社會好,最后外國體制好。廣告現在不僅僅是一種商業行為,已經上升為政治行為。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共產黨人只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在精神上構筑我們精神長城。
4.2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是提升軟實力的核心所在。
提升文化軟實力關鍵在于提升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以安徽省為例,2016年以來,安徽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目前,已有合肥、蕪湖、銅陵、馬鞍山4個城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中國好人方面”,2016年,皖籍“中國好人”總數突破千人。由此,安徽成為全國首個“中國好人”數量突破1000人的省份,連續9年以榜首身份領跑“中國好人榜”。在公共文化服務和文藝精品創作方面,安徽省完成國家級貧困縣區的239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2016來以來,全省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努力推動文藝創作發展。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黃梅戲《不越雷池》、舞劇《大禹》等徽派精品“好戲連臺”。這些精品力作彰顯了中華民族“精氣神”,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也正是因為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安徽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全國爭先進位、亮點頻出,開啟了文化軟實力繁榮發展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6-07-0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2]云杉.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 紅旗文稿, 2010,(16).
[3]劉士林.中華文化自信的主體考量與闡釋[J].江海學刊,2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