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辰實驗學校 方丹丹
群文閱讀指的是在一節課堂中,教師根據一定的議題和教學目的,將多篇的閱讀文本進行有機地串聯,在群文閱讀中依托粗略閱讀文本的方式來進行文本閱讀但其教學核心是分享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群文閱讀相對于單篇的閱讀教學其教與學的效率會更高。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地不斷推行,群文閱讀這一閱讀教學方式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內涵和意義。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行為的開展應該更加靈活,對于文本應該有目的有層次地選擇,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
教師在選擇閱讀文本的時候擁有很大的權利,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這些文本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對文本的關聯點進行確認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確認文本的關聯點應該結合各種要素,具體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能力訓練重點、教學熱點等,根據此對文本進行有目的、有層次地進行組合,從而為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例如,在蘇教版初一語文第四單元“多彩四季”,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主題選擇類似的文章,組成群文,讓學生在文中感悟四季的變化,提高審美情趣。或者以《沙漠里的奇怪現象》這一文章作為組成群文的基礎,可以從題材出發作為關聯點,來精選文本,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感受到說明文的特點。
群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相關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包括了閱讀、理解、分析文章后,領悟文章主旨、大意和情感的能力。學生如果閱讀力匱乏,閱讀教學就無法有效地開展,為此教師可以選取妙趣橫生的文本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像神話、寓言故事等,其語言生動形象,想象力豐富能夠讓學生樂于去閱讀,在其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師可以寓言故事等為群文的關聯點來進行群文閱讀文本的結合,并把《愚公移山》等教學素材放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完成相關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通過相互對比,分析其相似和不同點,鍛煉學生的文本分析、比較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相較于單篇的文本閱讀教學其教學難度大幅度地上升,教師需要通過結合群文的具體內容來整合閱讀教學的目標,使得群文閱讀教學和文本教材做到有效聯結,發揮更大的效果。群文閱讀要求教師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對多篇的文本進行閱讀,這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立足于課堂,結合群文本的文本內容特點,結合教學目標,做好教學引導工作。例如,在《白楊禮贊》這一課文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是透過白楊樹來表達中華兒女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分發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兒女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并根據這一情感目標來選擇相關的文本,通過這一方式來有效地提高群文本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對群文閱讀的內容進行確定后,還應該注重設計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步驟有程序地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因此閱讀量和難度地增大,所以教師應該創新相關的教學模式,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學實際,并且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其能夠自由地探究。探究也是學習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通過觀察得出的問題,并將其收集進行思考解決的過程。這一教學以學生為教學主題,讓他們自覺、主動地進行探索,掌握和認識理解事物的內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解決和分析能力,強化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要從文本出發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在闡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促進其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對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認識世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通過閱讀他人優秀作品來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大膽改革,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其教學開展的有效途徑,更好地展開群文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的閱讀力地提升和自身綜合素養的發展。并通過靈活適宜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探索文本之間的聯結。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心態,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的課堂關系得到一個良好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