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 冒國軍
《皇帝的新裝》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這篇童話敘述了一個昏庸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在大臣們的推波助瀾下,穿上了一件根本看不見的“新裝”,赤裸裸地在大街上舉行游行大典,卻被一個小孩揭穿了。皇帝下不了臺,仍要裝腔作勢,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繼續完成游行大典的荒誕劇。此文被選入七年級教材中。
在大大小小的公開課上,《皇帝的新裝》被解讀過無數次。通常意義上,人們認為此文旨在深刻揭露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褒揚無私無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爛漫的童心。此文以奇特的想象、夸張的表述、豐富的內涵被人們所贊嘆。其入選教材的意義毋庸置疑。然而,讀完全文,筆者最想問的就是:“新裝”只是皇帝的嗎?并以此和大家再談《皇帝的新裝》的教學價值。
俞發亮在《多元有界,界在哪里》中認為:多元解讀不能脫離文本的“語體”,不能脫離文本的“語境”,更不能脫離文本的關鍵語句解讀文本,首先必須直面文本。筆者以為,文本的解讀程度最大限度地決定了文本的教學價值。
從皇帝來看,他整日癡迷新裝,不思國家政務,任用一群愚蠢無能之人。即使丑劇被戳穿,內心膽戰,依然裝腔作勢,擺出架勢堅持完游行大典。可見,“新裝”是他愛慕虛榮、愚昧無知、昏庸無道的標簽。
從大臣來看,他們在織布機上明明什么也沒有看到,卻要極力掩飾內心的驚訝、疑惑和恐慌,夸大其詞地描述、夸贊新裝,對丑劇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游行大典前,更是極盡贊美之詞,極度粉飾自我。可見,“新裝”是他們虛偽、愚蠢、不稱職的映照。
從騙子來看,他們抓住皇帝的癖好,編織一個讓人極易辨識卻不敢輕易辨識的“兩難”邏輯,賦予“新裝”神奇的功效,在空空如也的織機上“忙碌”,鎮定自若地面對各種檢查,張大胃口要了很多金絲和財寶。可見,“新裝”是他們狡詐、貪婪的象征。
從老百姓來看,他們聽說“新裝”后,絲毫沒有懷疑,而是期待著用這“新裝”檢測自己的左鄰右舍。游行大典開始后,盡管看到的只是“赤裸裸”的皇帝,也沒有人敢于主動提出質疑。直到一個孩子直陳觀念,大家也只是說“一個孩子說”。盡管后來所有人都發出一致的呼聲,但恐怕其中也有將信將疑、膽戰心驚、人云亦云式的附和吧?可見,“新裝”是他們膽怯、虛偽的反映。
從兒童來看,甫一見眼前的景象,他立馬反應就脫口而出:“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啊!”沒有權勢得失的顧慮,沒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禁忌。“童言無忌”,這是一種本能,一種天性,一種“人之初,性本善”。可見,“新裝”正是他純凈無邪、善良純真的內心折射。
一件新裝,彰顯人間萬象;一篇奇文,引發無限感想。《皇帝的新裝》在七年級的教學意義顯而易見。當七年級的學生讀著此文的時候,“新裝”又何嘗不是一面鏡子?站在這面鏡子前,他們又能夠照出怎樣的自我呢?
這是一篇兒童故事。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世界,用兒童的心靈評價世界,兒童故事的最大受眾自然是兒童。幼兒園里讀過《皇帝的新裝》,朦朧中的印象只是一個皇帝光著身子游街,感覺好玩;小學讀過《皇帝的新裝》,清晰地感受到做人要真誠,有所觸動。那么,七年級的學生身心開始漸趨成熟,鑒賞水平進一步提升,他們又應如何品讀《皇帝的新裝》,此文的學習價值應該在哪里呢?
《辭海》中如此解釋“童話故事”:“兒童文學的一種,經過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增進兒童性格的成長”。隨著身心年齡的增長,知識結構的不斷豐富,認識世界方式的多樣,此文在七年級就應教出童話故事的趣味,讀出內心獨白的生動,析出人性揭示的深刻,悟出警世箴言的啟迪。唯有如此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塑造健全的人格,突出文本的真正價值。
生本意識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情是教學目標定位、教學內容和方法選擇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依據。例如:通過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形象是《皇帝的新裝》的重要寫作手法之一,也是文章品讀的重點之一。被皇帝認為最可信任的人老大臣“看到”新裝時的心里:“‘我的老天爺!’他想,‘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難道我是不稱職的嗎?不成!我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對于這樣的內心獨白,唯有表演誦讀、比較閱讀、鑒賞閱讀,通過表情、語氣、語速乃至語調的變化,才能品悟出老大臣由驚訝到疑惑再到恐慌以致想極力掩飾的內心變化。只有在這種變化的品讀中,才能更好地品鑒兩個“決不能”的妙處,感受人物“虛偽、愚蠢和不稱職”的形象,也才會生發出憎惡、批判、反思、頌揚的一系列情感嬗變。也唯有如此,七年級的學生才能構建閱讀童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體系,形成較為清晰的人生觀、價值觀。恐怕這正是編者將此文選入七年級上冊的充分理由吧!
安徒生,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他創作過游記、小說、戲劇和詩歌,但成就最大的卻是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冰姑娘》《看門人的兒子》《丑小鴨》和《紅鞋》等,膾炙人口。他透過紙筆尖銳地揭露出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丑惡,以此來襯托人民心靈的美好,使讀者從理想的詩境和感人的意境中發現真理,發現人類靈魂中最誠實、最美麗、最善良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的感情得到凈化與升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對他最高的褒獎。
然而,“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才是安徒生靈魂深處的真正發聲。他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于是,他改變了成為歌唱家的初衷,修正了寫小說的念想,他決定每年的圣誕節推出一系列童話故事,讓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文字都承載著真誠、善良、美好的人性修養,潤澤出每顆純潔的心靈。168篇童話故事正是他的價值信念和理想追求所在。
回顧中國歷史,班超投筆從戎、魯迅棄醫從文……無數的先賢從大義出發改變人生的初衷。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在人生目標開始漸漸清晰的年齡段,讀著《皇帝的新裝》這樣的文章,是否可以開始考慮自己的“鐵肩”應擔的“道義”是什么?人生的目標在哪里?筆者以為,這也應該是此文的教學意義之一!
如此說來,“新裝”就不只是皇帝的了。《皇帝的新裝》的教學價值由此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