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顧東臣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樹,那么,家庭教育是樹根,學校教育是樹干,社會教育是樹冠。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青島第四十四中學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在家校建設中提出“讓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學習的家庭,讓每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工作理念,不斷探索實踐,打造家校命運共同體,創建家校成長的新格局。
主題講座走進家長課堂,家校共育顯成效“怎么平等地與孩子們一起看待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怎么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又一個問題困擾著家長。青島第四十四中學通過成立“致遠講堂”,引進專家引領家長成長。如邀請美國教育專家Steve Baskin作《深度解讀青少年領導力培養的五大方略》講座,邀請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徐艷老師作《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秘密》專題講座,還有《爸爸媽媽請這樣愛我——解讀青春的密碼》《直面青春的我和你》等專家講座,讓家長獲益匪淺。
合作體驗式家長會,團隊共創更精彩 學校創新家長會形式,采取“團隊引導力工作坊”的形式,舉辦體驗式家長會。七年級新生入校,能否積極應對從小學到中學的跨度變化,快速適應中學的節奏是擺在每一位新生面前的問題。為此,召開新生家長會。全班家長分成六個小組圍繞四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交流。這四個問題是:從小學到中學孩子有哪些變化?你有哪些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還有哪些困惑?有哪些解決方法?家長們討論熱烈,最后各小組都進行了精彩地展示,也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法,像“陪伴、溝通、鼓勵、支持”“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做好表率”“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給孩子安全感”“陪孩子多運動”等等。家長們都很感慨沒想到家長會可以這樣開。
家長微課導航職業規劃,互取所長實現平衡 學校開設“家長微課程”,為學生成長導航。“家長微課程”是家長志愿者結合自身工作崗位、專業、特長等資源優勢參與建構的生涯課程。這是學校發揮家長資源優勢,豐富課程資源的創新舉措。學生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階層,他們中存在著十分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涉及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藝術等廣闊的空間。家長從專業角度開設微課程,直觀開啟職業講堂,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好生涯規劃,為學生埋下了理想的種子。家長微課程主要分為五大類:人生與社會、自然與環境、價值判斷、健康休閑、信息技術。“地震知識”“中學生如何認識美”等多種多樣的主題在致遠講堂上演,學生興趣高昂,家校間的氣氛更加融洽,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效果。
創新家校立體化管理,凝聚育人合力 學校設置專門的校園開放日,家校共商發展良策。學校定期組織家長走進學校參觀,走進班級參與教學互動,走進食堂品味配餐質量,進一步增強了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家長滿意度不斷提升。另外學校還實行每周駐校辦公制度,家長到校辦公半天,完成“六個一”工作,即一次校園巡查,一次校長對話,一次課堂觀摩,一次師生交流,一條改進意見,一份翔實的記錄。學校會每月集中家長駐校辦公發現的問題并提出加以解決。學校還聘任部分家長作為家長督學,對學校教師的評優選先及學校大型活動的評比享有參與權、監督權。
青島四十四中積極探索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家長、學校立體化管理模式,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橋梁,家校攜手,實現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