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教育手段的不斷發展,微課應運而生,其具有新穎、獨特、高效等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微課,充分發揮其優勢,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
在預習中恰當使用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找到預習重點,提高預習效率。例如在預習《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時,教師課前制作了一節微課,讓學生在預習時觀看。學生根據微課內容進行知識梳理,同時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標記和整理。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發現一些學生對于“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實際應用”和“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等內容存在理解困難,便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微課,實現重點知識的科學講授。因為在學生出現困擾之時,微課能夠用比較直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相關知識。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教師通過播放微課視頻,先提醒學生要做的題是“兩端要栽”,并且利用圖片舉例“間隔”是什么,然后將例題轉化為簡單的線段圖,畫三個點出現兩條線段,畫四個點出現三條線段……這樣就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畫的點數總比得到的線段數多一”的規律。最后,教師用小路替換線段,小樹代替線段上的點,再讓學生觀察、總結其中的規律,最后得出結論。這樣不僅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來引導學生復習。因為微課短小精悍,重點突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新穎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通常采用的面積推導方法是拼剪法,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幾部分,然后將其重新拼成一個矩形,因為矩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相同,所以可以借助矩形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引導學生復習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成為關鍵。教師可在課前引入微課,借助動畫技術,動態展示矩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喚醒學生記憶,幫助學生復習、回憶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再動態展示平行四邊形向矩形轉換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一是微課時間不宜過長。研究發現,小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有效時間為10分鐘左右。因此,微課時間一般以3~5分鐘為宜。短小精悍的微課有助于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起到應有的效果。二是微課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數學貼近生活。小學生的閱歷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多使用生活實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當他們在生活中接觸到類似事物或事件時,也會想起相關知識點,從而更好地進行復習。三是微課要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傳統教學與微課各有特點和優勢,只有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使二者相得益彰,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四是要把握微課引入的時機和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導入微課,能很好地起到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教學需要是決定是否使用微課的重要衡量標準,無效的微課只會使課堂華而不實。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很多方面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提升技能,結合教學需要,使微課真正“物盡其用”,切實服務于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