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月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飛速的發展,城鄉之間發展差異化的問題日趨明顯,很多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民有些甚至都已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這在當下的新興世紀中是難以想象的。為此,近些年來,我國財政扶貧機構大力開展扶貧工作。但由資金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浪費和扶貧項目的謊報以及申報項目與實際建設情況不符等問題的發生,雖然目前的扶貧工作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在關于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依舊有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財政扶貧 資金管理 問題與對策
就我國政府大力開展的一系列關于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實施方案來看,確實很好且有效的將“三農”問題解決了。為了將扶貧資金運用到實處,我國政府不僅越來越重視扶貧資金的管理,也同樣看重各地關于扶貧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農村的醫療衛生建設和公路建設以及農村教育三大問題是扶貧資金主要建設的項目。由于相關惠民利農的政策發布,目前很多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和畜牧業都漸漸有序發展,為脫貧打下了基礎,加上國家扶貧資金的投入建設使得人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為了推動農村貧困地區的全面發展,降低貧困人口數量,完善偏遠地區貧困人們的生活現狀,有效保障貧困農民的實際收入。確保財政扶貧資金的合理使用管理成為當前尤為重要的工作。
一、我國扶貧工作的現狀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時,我國的貧困人口就達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字數。相關人員統計公布,約占我國八億總人口兩億多的貧困人口數量令許多人嘆為觀止。經過一系列改革創新,在改革開放后,為改變現狀,將我國的扶貧工作發展道路開辟出來,針對當前的情況,有關部門迅速建設專項扶貧項目并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計劃活動。在持續不斷的堅持中,這些扶貧活動最終使得貧困地區的生活環境有所改變,也能明顯看到貧困地區的經濟情況在穩步中不斷發展。在扶貧建設的大力開展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到二零零四年,在原先的貧困人口數量下,我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約三千萬人。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零三到零四這三年的時間內,我國貧困人口隨著每年減少八十萬的趨勢發展,三年來共減少了近三百萬人。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標志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各種資產事物層出不窮時,由于一些原因,導致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較慢,貧困農民與農民兩者間的收入相差也比較大,嚴重失衡,從而使得貧困人口的縮減速度也相對遲緩。研究發現,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減緩的原因由多方面導致,除了政府扶貧建設工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相關人員消極懈怠的工作態度導致在扶貧工作中并無起到實際作用外,在資金使用管理方面更是有諸多問題,即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又沒有將資金用到實處,且我國在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環節一直未能加強的問題也是多方面原因之一。
二、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項目資金不到位
經常有這種情況,某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取用于扶貧的項目資金,將扶貧項目多次申報甚至謊報,而額外取得的這些扶貧資金除了少部分會運用到農村建設或者其它項目建設上,更多的則會被挪做私用。
(二)相關地方政府沒有按實際計劃使用扶貧資金
在某些貧困地區,某些地方政府為了謀取扶貧項目資金,在申報項目過程中同樣存在謊報的情況,并沒有按照扶貧項目方案編制上的實際工程量申報,相應的就導致用到扶貧項目中的資金減少,更多的則運用到了其它非貧困建設項目中。
(三)扶貧資金項目計劃與實際建設相悖造成浪費
由于某些扶貧建設項目在立項前期的準備工作不到位、不夠清晰,對于項目的虛實性也沒有考察,無法全面系統的組建項目,導致扶貧資金下來時才意識到項目缺乏可執行性,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導致扶貧資金的浪費程度分為嚴重。
三、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對策
(一)加強單位項目管理間溝通
建立統一的項目管理,能有效規避多次申報乃至虛假謊報的情況發生,而在對扶貧資金的專項款項管理問題上,加強管理的完整性以及規范性對扶貧資金使用率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二)拓寬扶貧資金投向
作為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為前提,本著切實滿足廣大偏遠地區的貧困農民為需求作為出發點的扶貧資金要加以扶貧任務和共同目標使用,切實為了發展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化,積極構建貧困地區的產業建設,大力開展貧困地區種植業,完善貧困地區基本生活水平,加大貧困地區人民收入。
(三)加強管理與監督
扶貧資金項目作為當前農村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建立健全完整的審計制度來加強資金的監督使用問題是目前的首要任務。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認真考察扶貧項目的虛實性,有效規避扶貧資金的挪用浪費則是目前監督管理方面的重點。
四、結語
由此不難看出,我國的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問題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政府為了幫助貧困人民順利脫貧,建設新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都成為了障礙,完全阻礙了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所以,為了能夠順利開展我國的農村扶貧項目,使資金使用率提升、扶貧環境更加廉潔,加強對扶貧資金建設的管理控制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徐莉莉.關于發展農村扶貧資金互助社的思考[J].安順學院學報,2017(2):103-105.
[2] 羅翔,孟楓平.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研究綜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