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雪峰
摘 要:《運動解剖學》是體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平臺課,內容多且難記易忘,枯燥乏味,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本課程的教學需要。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資料,初步探析和設計了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運動解剖學》的教學方案,并對《運動解剖學》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期末考核方式和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闡述,以期為《運動解剖學》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 翻轉課堂 教學方案 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a)-0174-02
近年來,翻轉課堂逐漸引起了我國教育界的熱捧。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FC),也被譯為“顛倒課堂”或“反轉課堂”,它通過重置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生的學習所有權從教師端轉移至學生端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運動解剖學是體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平臺課,是研究運動人體形態結構的學科,內容多且記憶困難,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新興的翻轉課堂為運動解剖學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方向。
1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運動解剖學》的教學方案設計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觀看教師布置安排的教學視頻、課件或完成在線習題測試等課程資料的學習任務,課中通過師生互動討論、答疑等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課后教師及時評價、總結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因此,基于翻轉課堂的《運動解剖學》的教學設計方案主要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部分。
1.1 課前——教師的準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運動解剖學》是一門相對特殊的課程,不但關乎大量的理論學習,大量的實踐學習更能提高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實施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課前準備和組織安排是否充分密不可分。首先,課程負責人成立《運動解剖學》教學課題組,課題組成員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教學大綱,然后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進度和電子教案,確定具體的教學環節、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準備和制作與每次授課相關的視頻、微課、PPT、習題和課外推薦閱讀材料等,上傳于學校的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上傳學習材料時,應輔以學習流程及相應文本的介紹,強調每項學習任務的評價方法和反饋方式。其次,基于《運動解剖學》的課程特殊性,教師在課外時間要向學生定時開放運動解剖學實驗室,便于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辨認關于人體形態結構方面的知識。最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5~6人,每組建立微信群,任命一位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學習、討論,同時小組成員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問反饋給組長,再由組長將問題匯總、反饋至教師,教師對問題準備后在組內或課堂上統一解答。
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同樣重要。首先學生應服從教師和小組組長的組織與安排,認真查收各種學習資源和課前任務單,然后對照任務單按照要求完成各種理論自學任務,同時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問積極與小組同學討論、匯總,反饋給任課教師。其次,每個小組應根據實踐時間安排,走進運動解剖學實驗室,對照視頻、PPT、圖片等辨認、熟記各種解剖結構。
1.2 課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展示與教師的答疑、重難點歸納點撥
翻轉課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大部分高校的課程安排都是每門課每次2學時連上。因此,本文的課中教學方案設計是以2學時為例的。
在2學時的課堂上,第1學時以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為主。每個學習小組派出代表以PPT的形式給全班同學做5min左右的學習成果展示,或者以頭腦風暴、小型報告會等形式完成學習交流,以實現各小組內、組與組之間的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主動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及知識技能。同時,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教師應輔以適當的疑難解答和指導。第2學時以教師的講解、總結、討論、答疑及學生測試為主。首先,教師再次強調本次課程的教學任務和重難點,以及需要掌握、理解和了解的知識點,并對重難點進行適當講解。其次,教師將各個小組匯總的問題逐一解答,并鼓勵學生參與解疑討論。最后,利用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適當布置作業和習題,讓學生快速完成并實現組內成員之間的互評,小組內的習題互評有利于學生查缺補漏,互相提高。
1.3 課后——教師、學生的總結、評價、反思與個別學生的輔導
課后及時小結有利于教師、學生反思教與學的效果,對后續的教學安排起到啟迪和示范作用。
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報告以及作業、習題的解答情況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總結本次授課的缺點和優點,寫出改進小報告。學生的反思總結可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欠缺之處,以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其次,對個別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制定出相應的個別輔導計劃和小組內學生之間的學習幫扶計劃,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2 《運動解剖學》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期末考核
《運動解剖學》翻轉課堂教學方案的順利實施,還必須配套相應的考核機制,讓學生既有壓力也有動力。改變僅僅通過一張期末試卷決定成績的做法,實施《運動解剖學》學業過程性評價。學生本門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與過程性評價中取得的平時成績(不低于總成績的50%)緊密掛鉤,把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綜合成績評定應由平時作業、實驗報告、課堂參與度(主要包括學生出勤、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次數、學生學習態度等)、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測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尤其注重課堂參與度和技能考核。同時,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三個角度對學生的《運動解剖學》基礎知識和理論與實際結合能力進行考核評分。
3 《運動解剖學》翻轉課堂教學方案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人體解剖學記憶名詞多,枯燥乏味,易產生畏難情緒。在以往的《運動解剖學》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兩個極端:一種是“填鴨式教學”,只注重專業知識的灌輸,使課堂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另一種是教師過于追求個性化教學,為吸引學生注意力而添加大量與專業知識無關的內容,避重就輕,影響教學質量。
首先,翻轉課堂教學方案通過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比例,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轉移給了學生,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被動地位,學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其次,若干學習小組的成立,有利于課程安排與學生課外學習時間的銜接和協調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最后,充分利用了現代發達的網絡技術,建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平臺,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通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和微信群對學生進行答疑,有效增加了師生互動,師生教學相長,同時可以兼顧個性與共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師生的頻繁互動無形中增進了師生情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興龍.翻轉課堂的先進性與局限性巨[J].中國教育學刊,2013(4):66-68.
[2] 王國亮,詹建國.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104-110.
[3] HURTUBISE L ,HALL E, SHERIDAN L ,et al.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medical education: Engaging students to build competency[J].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 curricular development,2015,2(2):35-43.
[4] 陳子超.基于微課和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9):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