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淼 劉顏青 譚冬娥
摘 要:文章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總結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強調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體育課程改革的保障措施——順應高職發展趨勢,更新體育教育理念;提高領導重視程度,打造全能師資結構;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科學制定授課內容。以及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模式,分別是體育課程1+1模式;體育選修課模式;職業體育社團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實用性體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a)-0220-02
從2004年教育部頒發《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到2016 年劉延東副總理發表了《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開創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新局面》講話。全面總結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成就和發展的趨勢——就是培養能夠吃苦耐勞、具有專業技術技能、有較強專業思想的應用型人才。
1 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相比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學,有其獨特的使命,就是針對其職業崗位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然而很多高職院校一直沿用普通體育教學模式,學生參與性不高,對學生就業指導性不強,不僅教學質量差,更別說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體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是根據學生未來職業特點開展的符合未來職業需求,有助于發展學生職業體能水平、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體育教學活動。職業體育教育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提高專業所需的技術技能,所以針對高職院校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很有必要。
2 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2.1 順應高職發展趨勢,更新體育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明確表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所以作為體育教學的實施者——體育教師也應順應高職發展趨勢,更新體育教學理念,不再以單純的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健身意識為目標。而是以就業為導向,發展學生的職業體能,在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為學生日后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職業基礎。作為受益者——高職學生則應該認清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就業方向,更新體育鍛煉意識,配合體育教師參與不同的職業體育教學,養成良好職業習慣。
2.2 提高領導重視程度,打造全能師資結構
提高學院領導重視職業實用性體育的程度,在確保職業實用性體育器材的申購和課程的研發予以支持。并給予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從而鼓勵體育教師在職業實用性體育教育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探索教學。鼓勵體育教師參加各種培訓,觀摩職業體育開展較好的學校,吸取成功經驗并結合本校特色開展教學。職業體育項目如:雙拐、浪橋等大多屬于新興類體育項目,體育教師以前基本上從未涉及,這里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精通傳統體育項目,又要不斷擴充學習自己的專業技能,以便示范時展現出完美的一面,提升學生的求知欲。
2.3 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科學制定授課內容
高職院校不同的專業特點決定了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需要發展不同的的職業體能。首先根據學院專業特點,了解學生日后主要從事的工作崗位;然后對其崗位所需的專業身體素質進行分析,篩選出適宜的職業體育項目;最后制定科學的方案。如鐵路院校鐵路運輸專業學生日后從事的工作地點主要是火車上,對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要求較高,所以針對其崗位特點制定的職業體育項目為:浪橋、上下轉盤、秋千、滑板。通過制定科學的授課計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體能同時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無形中提高其主觀幸福感。相比傳統的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職業體育項目更具特色,參與其中更能培養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帶來滿足感。
3 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模式
3.1 體育課程1+1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2年體育課程,這里所說的1+1模式教學也就是第一年為傳統體育教學,第二年為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學生自入校以來就劃分不同的專業上課,體育教師也依據自身所掌握不同的職業技能進行分班授課。幾個教師成立一個小組,針對所教專業制定各自的授課計劃。第一年傳授些簡單的體育知識和傳統的體育技能,鍛煉學生基本素質和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第二年開始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主要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為日后工作崗位打基礎。
3.2 體育選修課模式
開設不同項目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供學生選擇,以學分制的形式開設選修課。報名的同學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此種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報名,同時男生和女生一起上課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望。只要教師組織得當,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害羞的心理和培養交際能力??己朔绞揭云綍r成績結合期末考評,不同項目不同性別考核標準也不一樣,相對力量要求多的女生標準低于男生,而動作技評女生標準又高于男 生。這樣則會督促學生自主練習。
3.3 職業體育社團模式
社團模式是基于體育課程教學之外的學生自發組織的體育鍛煉模式,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教學時間、鍛煉強度 和鍛煉頻率的不足,填補了體育課后的空缺。教師利用課 余時間指導學生正確的參與職業實用性體育鍛煉,社團負 責人每周定期組織團員參加鍛煉,學生通過身體鍛煉,與 同學相互溝通,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構建,自我發展。
4 結語
高職教育的特點就是針對崗位需求發展其職業技術技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很好的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的 不足。文章提出了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的保障措施:順應高職發展趨勢,更新體育教育理念;提高領導重視程度,打造全能師資結構;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科學制定授課內容。以及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模式有:體育課程1+1模式;體育選修課模式;職業體育社團模式。
參考文獻
[1] 常向豐.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12):43-46.
[2] 鐘雷.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7(7):44-46.
[3] 何景龍.高職院校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16(6):70-71.
[4] 曹玉琳,等.高職院校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改革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技,201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