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評價體系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新課標》里要求的小學英語課程目標的實現依賴于科學的英語評價體系,科學的英語評價體系既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而在實際教學中,評價結果差強人意,與新課標的評價目標不一致,那么科學的評價體系的構建會對小學英語教學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評價體系;現狀;科學構建
【作者簡介】王翠霞,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
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評價體系的要求
《辭海》 中對評價的解釋是:評價價值的高低。在英語中,evaluate也是從value這一詞根變化而來的,體現了評價與價值密不可分。泰勒(Tayler.R.W.1934)定義評價為確定教育目標是在實際上被理解到何種程度的過程,在實質上,評價過程乃是一種測量課程和教學方案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教育目標的過程。泰勒教育評價的主旨:以目標為核心,通過具體的行為變化來判斷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新課程培養模式和新課程理念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小學英語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實施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學習結果,力求體現課程內容“以人為本”和培養具有社會適應力和跨文化人才的核心理念。
為了實現小學階段的評價目標,《課程標準》(2011版)對評價的八個方面做出了具體論述和要求。具有包括:1.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2.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3.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準;4.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合理性;5.形成性評價要有利于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6.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7.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8.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這八個方面不是完整的理論論述,也不包括評價的全部內容,重點討論的是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評論方法和實踐的討論。
二、小學英語評價體系的現狀
通過對延安大學附屬小學的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反映出小學英語評價體系具有以下問題:
1.教師對評價理論學習不足。從課堂的教學評價來看,教師開始嘗試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由于對形成性評價沒有深刻的認識和實踐指導,大多數教師只能憑借個人的理解去實踐,把形成性評價簡單地認為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激勵和贊賞。
2.學生的期末試卷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效果。學期末成績不能反映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的改變,教師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評價方式,然而這些評價結果沒有在學期末的成績單里顯示,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是由考試成績來決定。教師的評價方式主要就是測驗、作業等傳統形式。
3.評價主體單一。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也是評價的核心。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以及家長的評價只停留在口頭,沒有成為課程評價的組成部分。
4.評價內容不夠完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課程的評價內容應包括五個方面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但實際的調查結果只有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三項在評價結果里無法顯示。
5.評價作用單一。從問卷調查中得知教師認為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建立,由于形成性評價沒有落實,評價效果無法發揮,評價的作用停留在通過測驗和考試來評估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小學英語科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課程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建立評價體系:
1.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體系。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小學英語評價體系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評價應反映教師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其次,教師的教授結果是否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持久的英語學習自信心。
2.全面、靈活的評價方式。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主要有兩種:以分數論英雄和一刀切。這兩種模式都不能科學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困難,對學生學習過程效果的有效調控需要多種靈活評價方式,如:觀察學生的平日課堂表現、課后完成作業情況、以及英語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
3.實施分層評價。分層評價即打破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一方面按照年級和班級對教學效果有一個整體和宏觀的評價;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把學生當做“獨立的人”來看待,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獨立個性以及行為差異,對每個學生作出具有針對性的微觀評價。
4.評價的反饋作用。評價的重要作用是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反饋,達到“以評促教”與“以評促學”的雙向效果。一方面,對學生來說,通過評價結果可以體驗學習成就帶給自己的喜樂,同時也能找到自己學習的不足和困難方面;另一方面,對教師而言,評價結果引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有利于教師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四、結論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明確的行動指南,尤其為小學英語教學提高了新思路。踐行新課標的理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點滴實踐的呈現,課程評價便是對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全面總結,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新課標的評價作用并沒有完全凸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因此,本文在全面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的基礎上,提出在實踐中應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英語,體驗生活和享受快樂。
參考文獻:
[1]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