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圖書館的管理要求也就變得越來越高。網絡的普及與發展,使得人們無論在資料搜集還是書籍閱讀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渠道。與傳統的圖書館相比,在網絡上進行查詢顯然更加節省時間,而且效率更高。本文詳細分析了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方式及意義。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創新
前言
在信息化時代,圖書館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生存空間也被壓縮的越來越小。如果再不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那么圖書館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圖書館的知識管理應該適應知識管理者的需求,如果圖書管理人員有了完善的管理系統,那么圖書館的發展將會進入一個新趨勢。
一、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簡介
圖書館知識管理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咨詢公司提出,它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知識資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兩個方面做出革新的新型管理方式,在發展之初,作為新的管理模式,社會各界人士對其都有自己的見解,直到后來才逐漸形成一個新的體系。由于我國的圖書館管理對圖書館內部管理涉及的內容更多,因此開展管理顯得更加困難。狹義的圖書館知識管理主要是對圖書館知識系統的管理,也包括對知識的搜集、加工、創新等,而廣義的圖書館知識系統還包括對圖書館無形資源的管理,例如:圖書所涉及的影視版權,以及其周邊版權等[1]。
二、創新對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意義
圖書館知識管理包括對知識的搜集、更新、維護、整理、辨別等,其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滿足讀者的需求,以增加自身的經濟效益。與圖書館知識管理相比,知識管理顯得更加復雜,它的任務是將信息與人的傳遞過程變得更加緊密,要建立互動平臺來滿足社會對知識系統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圖書館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用戶對知識的需求變得更加深厚。同時由于科技的發展使得各種知識機構相繼出現,給圖書館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因此,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必須進行革新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
三、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措施
(一)注重智力資源的開發
對于圖書管理來說,無形的知識比浮現在表面的知識更重要。因此要挖掘隱藏在個體頭腦中的隱性知識來固化組織或企業的知識。知識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實施知識管理整合企業的知識資源,在有效利用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創新。圖書館的知識分為顯性和隱性兩個部分,顯性的知識是指存放在文獻中的知識,而隱性的知識要通過面對面的表達來進行交換,隱性知識在管理中起著直接的作用,因此要充分的挖掘隱含于管理者腦中的隱性知識,將其轉化為圖書館的知識,為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給予新的幫助。
(二)構建新的組織結構
圖書館實行知識管理,必須對其傳統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造,要合理的設計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結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業務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要將垂直的管理等級逐漸走向扁平化,向橫向發展,以科學的知識來組織工作機構,按照學科的知識來組織圖書館的改革和創新。以知識結構、業務素質、管理活動的發展來優化圖書館業務部門的工作流程,從而建立一套靈活的組織體系,通過簡化的組織結構實現知識快捷、準確的傳遞。
四、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創新
(一)管理理念的創新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理念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的需求,因此要利用現代管理學的理念進行調整,并通過計劃、組織、管理等手段,使得圖書館資源能夠更加合理的進行使用,從而發揮其最佳效果。隨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手段得到了發展。圖書館的知識管理是指通過對知識管理學理念的運用,對圖書館的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保證其合理使用。其管理與一般圖書館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由于圖書館的理論基礎不同,使得管理一直局限在傳統的觀念中。其次,實現管理的對象不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對象是由信息、知識、物力等各種圖書館系統構成的,而圖書館管理的內容一般是書籍、物資、費用等,兩者相差甚遠。最后,管理的側重點不同,在實際生活中圖書館管理很難做到以人為本的管理精神,與之相反,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2]。
(二)管理內容的創新
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有人事管理、業務管理、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管理內容,包括知識應用管理、知識創新管理、知識傳播管理等。知識應用管理是指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系統的知識內容,需要積極的開拓多方面、深層次的服務,建立復合型圖書館;知識創新管理是指圖書館理論的創新研究工作,主要以圖書館的知識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知識傳播管理就是為了方便尋求者及時的尋找自己需求的知識,這也是圖書館管理的首要任務。
五、結論
隨著標準的不斷提高,當前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大眾的需求,因此圖書館管理要及時的進行創新,使用戶能更快捷的查詢到自己需要的標準信息,滿足用戶查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麗娟.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18-19.
[2]王偉.淺析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創新[J].赤子(上中旬),2015,(21):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