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圓
摘 要:現在高校大學生容易在政治,經濟,情感等多方面收到較大的沖擊,大學生群體是社會較為受關注的一個大群體。特別是90后大學生,容易在道德價值觀的形成上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做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如何能在實際工作中怎樣發揮自己的所能,把握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探討心理學角度對大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形成的大環境因素進行探討,著重分析大學生心理形成的外環境影響因素,并提出大學生犯罪事件的預防及防治措施的一些工作體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價值觀
一、當代高校大學生心理的現狀
大學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少年強則國強,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行為狀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對大學生的培養是中國教育建設重點關注的問題。青年是走向成熟的一步關鍵時期,此時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較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很容易造成心理沖突,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等等,而這些沖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變革與革新,尤其是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人們教育觀念的轉變,經濟利益的轉型,高校教育社會化等等因素來看,現在的高校大學生較以往大學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更容易受到各種壓力的困擾。例如家庭經濟貧困壓力,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課程學業的壓力,攀比情緒等等,在大學校園里籠罩了一層高壓網,再加上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在心理發展中的失衡。漸而滋生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溫床,從大數據上看且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目前,我國高校大幅度的擴招,預計到2019年高校大學生預計將達到3100萬人。”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犯罪率隨之不斷攀升,犯罪的嚴重性也由此突顯。因此,作為一名與大學生關系最為緊密的高校輔導員,在校期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趨勢與規律的深入研究和學習十分必要。
二、高校輔導員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
基于對大學生外部壓力及心理因素的分析,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幾點工作體會:
第一,以人為本,注意工作方式與方法。
輔導員要充分利用能與學生長期接觸的工作優勢,通過多途徑多平臺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了解,平時的工作中注意學生的細微表現,以一名友人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認清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去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此外,還要多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更加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才能有效的服務學生,管理學生。
第二,掌握學生思想動態。
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是看展各項學生工作之本。輔導員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各種困難問題的同時,更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傳播正面積極的思想理念,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進行減負。面對一些特殊學生的情況,要結合他們成長以及家庭環境因素,重點關注,消除學生對某些社會現象的片面認識和錯誤理解,避免學生有反社會的敵對情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面對挫折,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各項挑戰。
第三,建立專門的研究部門進行有效研究和預測。
從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著手,進行深入的心理學研究,找出大學生不良心理的癥結,對癥下藥,適時進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是預防大學生走向犯罪歧途的有效途徑。例如,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設置的心理健康辦公室,由專業心理教師牽頭組織“美麗心晴天使”,組織一對一心理幫扶活動,心理溝通小測驗,開展預防犯罪心理相關的院系活動,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能夠起到很好的預判作用,將大學生的違法犯罪和自殺等行為降低到最小值。
第四,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輔導員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基礎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素養,提高工作能力。不僅如此,輔導員還需要有高效的組織管理的能力,提高溝通協作,與學生談話的技巧與能力,以便更融洽的深入到學生中去,掌握最真實最及時的學生信息。其次,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的工作中要講究方式方法要細致耐心的去傾聽學生的想法,挖掘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與學生的訴求,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時刻牢記輔導員是學生的思想引路人和行為規范的燈塔。
參考文獻:
[1]張日.青年心理學--中日青年心理的比較研究.北京日匕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2]申平華.青年行為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羅大華,石起才.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