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慶
標準化學校建設項目實施后,我區教育信息化得到快速發展,中小學互聯網接入、校園網絡、班級多媒體均實現全覆蓋,教師辦公電腦已做到人手一臺,智慧校園、智慧課堂、錄播教室等新技術新媒體項目也正在實施過程中,中小學信息化硬件條件得以極大改善。然而,當信息化基礎環境能同時滿足所有教師的教學需求后,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程度卻不盡人意,筆者深入學校調研后,發現中小學信息化應用存在以下三大瓶頸。
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參差不齊
隨著班級多媒體電子白板、電子書包等信息化設備的投入使用,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新要求,各級電化教育部門組織了多次各類培訓,如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但從各級各類信息化比賽結果來看,參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差距較大。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主要有:1、各校對教育信息化認識不同,造成了校際間教師應用能力的差異,信息化意識強的學校,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信息化領導小組,職責分明、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能依據市區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重點制定切合本校實際的信息化應用年度工作計劃,同時將信息化應用成果納入本校的績校考核方案之中,完善了應用考核機制,這類學校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普遍較高。反之,則不然;2、市區學校的教師應用能力明顯高于偏遠農村地區教師。農村中小學信息化發展步伐相對滯后,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較弱,對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缺乏動力;3、年輕教師是天然的信息化應用者,使用的積極性最高,接受新技術能力也最強,是教育信息應用浪潮中的活躍群體,離開信息化教學環境,他們反而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教學。
二、中小學信息化應用考核指標不夠明確
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國家、省市都相繼出臺了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的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目標明確,操作性強,我區按計劃順利完成了中小學信息化基礎環境的建設。區電化教育的工作重點從邊建邊用階段轉向了全面應用階段,這時發現應用考核指標不夠明確,操作性不強。如省市信息化應用考核體系中對班班通設備使用要求是做到人人用、經常用,班級使用率不低于50%的總課時,人人用、經常用僅是一個總體要求,一個班級有多名教師任教,具體到每一位任課教師應完成多少?未做說明,造成了同班授課教師之間你指望我用、我指望你用的現象,在50%使用率的目標完不成時,很難找到責任人,不斷上演著“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三、省市教育平臺中的教育教學資源有限
教育部提出的寬帶網絡校校通、教育資源班班通、網絡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簡稱“三通二平臺”,目前我區中小學“三通”已基本實現,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建設的“二平臺”也已開通上線,教師注冊登錄后發現,平臺目前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非常有限,與各學科所需要的數字資源相差甚遠,且與課程不同步,無現成資源可用,教師若要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課前則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搜索素材,再自制課件、調試課件。工作量大,難度高,客觀上也阻礙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對目前中小學存在的信息化應用瓶頸問題,各級教育部門、學校應各司其職,采用以下措施予以逐步解決。
四、開展多樣化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水平
1、開展校際間的聯動培訓。強化中小學校長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要求各中小學成立學校信息化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建立以強帶弱的聯動培訓機制,如城區學校負責培訓農村學校、中心校負責培訓分校。電化教育部門對關聯學校進行定期檢查,督促聯動培訓機制的有效落實。
2、開展信息化應用能力分層、分類培訓。
(1)分層培訓。將信息化基本應用能力分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次,教師可根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選擇參加相應層次的培訓,通過培訓,直至高級。
(2)分類培訓。學科特點的不同對教學應用軟件的需求也不相同。如音樂教師側重于培訓聲音編輯類軟件、美術教師側重于培訓圖像編輯類軟件。
3、互助式培訓
年輕教師與老教師結成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開展互助式培訓,手把手教老教師進行操作,讓老教師習慣于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老教師也還可傳授年輕教師教學經驗,形成互幫互學、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圍。
五、完善信息化應用目標,細化應用考核體系
現行的信息化應用目標考核體系是由電化教育部門主導制定的,體系指標不夠明細,有的指標只有一個總體要求,操作性不強。而信息化涉及到中小學各學科,應由教科研部門的各學科教研員在前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對指標進行科學合理量化,讓每一名教師明確知道什么課時必須用,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將信息化在教育教學的廣泛應用的要求落到實處。
六、加強省市平臺教育資源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
教育資源庫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平臺主管部門應加大投入,通過招投標程序,引進第三方優質資源,也可征集各中小學教師自制優質資源,通過審核上傳平臺,讓教師共享資源,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加快資源庫的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
突破信息化應用瓶頸,實現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中小學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當下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奮斗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