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無疑就是閱讀與作文,也是教師不能忽略的部分。根據不同的研究發現,閱讀與作文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閱讀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增加寫作的素材;同樣寫作能力高的學生閱讀分析能力也很優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二者相結合共同促進。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探析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個弊端就是閱讀與作文割裂的現象,處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重視單方面成績的提高,并沒有將二者相結合。尤其現如今的初中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偏低。而語文教學課時少任務重,教師并沒有過多的課時教授學生寫作與閱讀的方法。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希望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一、 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意義
1. 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課本中分為詳講課文與略講課文,教師講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詳略得當、分清主次,這樣能夠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從而能夠獨立的解決閱讀問題,加強閱讀能力。當然如果想要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就應該把寫作與閱讀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兩方面水平的提高。首先,引導學生先掌握文章脈絡以及整體含義;其次,教師要詳細講解整體文章,讓學生理解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從作者的角度出發,仔細揣摩文章。這種層層遞進的方法能夠讓學生迅速掌握文章主旨以及中心思想,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2. 教授學生在閱讀時掌握材料
不是任何材料都能表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對于緊靠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要詳細地寫,而對于主旨不明的材料就應該適當縮減。當然一篇好的作文一定有詳寫與略寫,詳寫部分突出文章的主旨,略寫部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學時,講述的是濟南冬天的種種美景,詳細描繪了冬天的美景主要是陽光籠罩下與雪后的濟南,略寫了其他的景色,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出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這樣詳略得當的文章安排,突出中心,整篇文章也圓滿了。在教學朱自清《背影》這一課時,文章中主要通過樸實的語言描繪父親的背影,以表達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文章中一共描寫了八處背影,作者通過詳略描寫重點突出望父買橘這一過程,抓住重點,表達思想感情。其他幾處選擇略寫,從而襯托主題。
3. 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
構建積極活躍的課堂還需要初中語文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真正地走進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關于描寫自然的文章,學生也對這方面的文章很感興趣。但是,由于課堂教學的限制性,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親身體會自然的變化。如在教學《愛蓮說》這課時,在學習課文前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任務,分小組觀察蓮花開放之前與開放之后的變化,最后將數據匯總歸納,尋找其中的規律,在正式上課前小組間進行交流討論。由于事先的了解、觀察,學生就能很快地理解課文,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營造熱鬧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熱愛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也喜歡自己去發現、探討,因此初中語文老師應該多為學生營造接近自然的機會。
4. 共同進步
閱讀理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文章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內涵。比如,《醉翁亭記》這篇文章,表面上是描繪出小亭的美麗景色,歐陽修與朋友把酒言歡的一個故事,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表達出作者沉迷于山水之間的美景。再如《小石潭記》這一課,雖然是文言文,但也很容易理解。文章主要描繪小石潭周邊的景色以及潭水清澈見底的特點等,其實柳宗元主要通過石潭周圍的環境來表達自己被貶永州事業不得志的郁悶心情。還如《背影》這一課,作者使用大量的筆墨描繪父親買橘子的情景,雖然是很平常的小事,卻恰巧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同時也感受到父親在變老,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這一段的描寫也是作者用情最深的一部分,讓人在字里行間讀出了感動。教師單純的講解文章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那種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鼓勵學生學習作者用平淡小事表達情感的方法,并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應用到自身的寫作中。
5. 材料的主次關系更加明顯
現有的材料不能直接拿到課堂進行使用,想要讓文章表現有力,烘托中心思想,就要對材料進行分析處理,將詳細和略寫區分清楚,略寫就像綠葉,詳寫就如紅花,兩者缺一不可,但也要明確主次關系,有了綠葉的襯托,紅花才會鮮艷,而有了紅花,綠葉才會更加枝繁茂密。例如在《蘇州園林》一課中,作者寫的是蘇州園林獨特的美麗,用較多的筆墨介紹蘇州園林的幾大特點,而其他部分作者僅僅是簡單敘述,并沒有太過于浪費筆墨,從而讓文章更加飽滿,中心思想更加突出。
二、 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遵循的原則
1.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與感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發現學生的不同,因材施教。遵循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讓全體學生都有所收獲,從而發揮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最優化效果。
2. 讀寫內容一體化原則
要實施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學原則,首先要保證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簡而言之,就是應該使用與寫作意圖相符合的閱讀材料,只有二者相關聯的材料,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知識間的遷移,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是盲目地選擇材料,不僅不利于學生準確的找出寫作的主題,也不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3. 先讀懂材料再練習寫作原則
閱讀聯系內容更有利于學生寫作的遷移,但是一切都是以閱讀為根本保障的。學生必須先讀懂文章、理清文章脈絡并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去練習寫作,將閱讀材料中的寫作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如果學生對于一篇閱讀材料讀不通,不知道在講些什么的情況下去練習寫作,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教學閱讀時,一定先讓學生理解文章大意,讓學生自行感悟文章中好的寫作技巧,鼓勵學生應用。endprint
4. 讀寫共同進步原則
在大量的閱讀材料時學生能很快的理解文章主體內涵,并積累了大量的語句與詞匯,但是這些知識并不能充分的應用到實際寫作中。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并沒有把材料真正地讀懂讀透。只有將自己讀到的東西恰當的應用到自身的寫作中,才能證明真正讀懂文章,也是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條件。只有讀寫共同進步才是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5. 不斷積累原則
在讀寫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不斷積累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必須要將閱讀經驗、素材積累和寫作內容相結合,建立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系,在寫作的過程中真正地將閱讀內容進行轉化,加強日常教學中的積累內容,提高閱讀內容的質量。另外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不斷練習,讓閱讀和寫作的聯系不斷深入,最后讓學生自主自發地進行閱讀資源的整理和使用。
三、 結語
學習是應該眼、耳、口、心相結合的一種過程,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正值青春期的特殊階段,更需要多感官參與學習。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是初中語文重要的教學部分,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知識,用朗讀的方法加深理解,并結合大腦思考其中的思想感情,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還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堅持每天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在這種方式的幫助之下,同學們的語文水平將有顯著提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日益提高,同學們將在平時的閱讀中自主地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且加以背誦和運用,在日常的積累當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甚至在其他業余時間中自我討論,并且積極協作,互相借鑒,互相修改。
2. 學生在語文考試中的成績也日益提高,班級中的語文整體水平也不斷上升。尤其是在閱讀部分和作文部分,學生的成績水平明顯提高。
研究證明,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語文教學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對于廣大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值得各大學校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王琦.初中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7,12(1):23-24.
[2]劉德貴.中學語文課內閱讀與作文訓練一體化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3(3):185-186.
[3]洪艷.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6,34(22):56-57.
[4]趙穎.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78(2):67-68.
[5]陳慶.閱讀寫作一體化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89(15):8-9.
作者簡介:
鄭素梅,福建省石獅市石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