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兩年前,初次聽說自育自學,那時就感覺其中的某些理論有點像新課程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觀點。由于之前的學校沒有參與這一課題,堅持的依然是傳統(tǒng)課堂,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和地位總是有點“不平等”,總覺得學生沒法成為課堂的主人,沒辦法真正落實“自主、合作、探究”。但是“自育自學”的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孩子們。我從內(nèi)心里升騰起一種敬佩和感動,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變化,多么偉大的變化!進入附小,學習的機會多起來。聽課、評課、講座、培訓、研討……每一次都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每一次都會有滿滿的收獲,對“自育自學”的認識也由原來的朦朧、膚淺逐漸變得清晰、深刻了;特別是在《從教育原點出發(fā)》的滋養(yǎng)下,我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而在學校一次次的“啟育”教研活動中,我更加堅定了我的教學方向。
關鍵詞:自育自學;探索;創(chuàng)新
一、 老師,為什么這節(jié)課過得這么快啊?——落實樹信念
兩年前,剛剛開始進行“引導自學型課堂”的實驗,劃分小組,找得力的小組長,讓孩子們懂得什么叫自學重點……說實話,內(nèi)心真實抱怨不斷:自己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就是啦,沒事搞什么“自育自學”,無形當中多了這么多的事。哎,抱怨歸抱怨,事情還是得做啊,因為還有匯報課要上啊!就這樣,經(jīng)過2個月的準備,我在班級試上了一節(jié)課,因為時間沒有掌握好,一節(jié)課沒有上完就下課了。正當我感嘆實驗之不易時,一個小家伙蹦到了我的跟前:“老師,為什么這節(jié)課過得這么快啊?還沒感覺就下課了。”“啊……”一時之間我真沒反應過來,一節(jié)沒有上完的課,一節(jié)并不完美的課,孩子竟然會有這樣的質疑。“你喜歡這樣的課嗎?”“喜歡啊,感覺上課的時間過得好快哦!”幾個待在旁邊的小家伙聽完也不住地點頭。看著孩子們的反應,我不禁開始思考了:難道真的是我錯了,也許這才是適合孩子們的課堂。接下來的日子,我慢慢實踐著,看著孩子們學習情緒高漲的樣子,我越來越堅定自己進行“引導自學型課堂”的決心。
二、 老師,我可以這么做嗎?——實施見探索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中的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小組的組長都是千挑萬選的:不僅學習成績得好,語言表達能力得強,還得有組織能力,當老師一個問題拋下去后,小組長就能夠針對這個問題,根據(jù)老師的提示組織組員們完成討論。擔任一段時間小組長后,在老師和組員的支持下,小組長的威信也就樹立了起來,完成上課時的任務也就越來越容易,效率也就越來越高。通常這樣的情況下,我都會讓他們再次讀一讀課文,這樣才能按照我的時間安排走下去。就這樣慢慢繼續(xù)著我的“引導自學型課堂”,每一次的課也都能跟著我的安排進行著,自己覺得自己的安排還是很合理的。可就在實驗進行快一年的時間,我發(fā)現(xiàn)第12小組的孩子們開始“不聽話”了——在完成我所安排的小組討論過后,竟然不再讀書,而是在組長鐘曉×的帶領下進行問答游戲,所有的問題必須和這節(jié)課有關,按照1~4號輪流出題,輪流回答,回答較好的可以在小組成績榜上加★一顆(這是孩子們根據(jù)班級的個人以及小組的評價表設計出來的小組內(nèi)評價表)。我在一旁看了一會,擔心他們這樣可能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學習,沒想到小家伙們還知道看看時間,根據(jù)時間安排題目,實在是出乎了我的預料,于是我在全班交流之前點評了他們這一小組的做法,并給予了肯定,還希望孩子們可以有新的方法,但在進行之前能先和我溝通一下,以便實施起來更有效。于是,在課下,經(jīng)常會看到幾個孩子圍在我的身邊問著:“老師,我可以這么做嗎?”這是不是“探究性學習”在我們的課堂中的呈現(xiàn),讓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喜歡思考!
三、 老師,我覺得這樣做更好!——推行試創(chuàng)新
可能真的是“自育自學”的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孩子們,所以孩子們在課堂上敢于嘗試,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因為平時的班會,口語交際,經(jīng)典吟誦等這些課我都是交給孩子們自己上,所以孩子們也很習慣站上講臺當一回老師,也很習慣有個愛提問題的“老師學生”坐在下面聽課,而且特別喜愛這種上課的方式。這學期的一天,依然上新課,打開電腦,準備開始,剛喊完上課,班長司佳×舉起了小手,她站了起來,看了大家一眼,然后對我說:“司老師,我有個建議,可以說嗎?”我一聽,笑了,點了點頭。“你可以讓我們自己來上新課的生字嗎?(孩子們還不太懂什么叫第一課時,因為平時的訓練當中,第一課時,生字占主要部分)我覺得這樣做更好!”她的話讓我吃了一驚,說實話,我雖然平時對他們很放手,但這關于教學的內(nèi)容,可不敢讓他們“瞎胡鬧”,可我平時也說過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一提,都可以嘗試一下,所以不好馬上反駁,就說:“好啊,等下次你們準備好了,可以讓你們試一試啊!”可沒想到這孩子是“有備而來”,立刻就說:“我都準備好了!”說著還把她預習得密密麻麻的書拿了上來。好吧,我只好走到了她的位子,坐下,認命地當起了一名“老師學生”。說真的,她這節(jié)課上得實在不怎么樣,時不時就看向我這個“老師學生”,我還得時不時走上講臺擔任PPT放映員,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又再一次發(fā)現(xiàn)——孩子們真的不容小覷。也許他們還不懂什么叫做創(chuàng)新,但卻通過他們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他們,一群有自信,有想法的孩子們。這些不正是“引導自學型課堂”所帶來的改變嗎?從那次開始,我嘗試著讓孩子們上過幾節(jié)新課的第一課時,可能因為年齡小的原因,每一次的完成都不是那么完美,但我相信,只要他們愿意堅持,一定可以完成的更好!
在孩子們的一次次詢問當中,我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想法,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方法,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課堂在豐富多彩的基礎上,更加的扎實有效,更明白教育改革實驗應該是一項扎扎實實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形式主義,需要的是老師凝神定氣,默默耕耘,潛心思索,需要的是實驗老師的全心投入。理論是實驗的指南,只有深入理解自育自學的精髓,并且親自實踐,你才能體會其獨特的魅力。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即“自育自學”,是個永恒的話題,是教育者永恒追求的目標。這條路漫長而艱辛,但我相信,只有“揚啟育之風帆”,才能“創(chuàng)課堂之精彩”!
作者簡介:司雅君,安徽省合肥師范附小二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