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燕
摘 要 警察院校都十分重視對學員的警察禮儀修養的培養,目前也已形成較為穩定的教育教學模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有的模式已呈現出一定的不足,在培養學員良好的警察禮儀修養方面存在諸多缺陷。本文通過對警察院校傳統的警察禮儀修養培養方式的剖析,結合新形勢特點,提出符合新形勢要求的教育教學改革路徑。
關鍵詞 警察院校 禮儀修養 培養模式 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D035.3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78
Abstract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rainees' police etiquette and cultivation. At present, they have also formed a relatively stable mod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urrent model has shown some deficiencies, and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police etiquette and accomplish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police etiquette training methods in police academies and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police colleges; etiquette; training mode; reform path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合格人民警察,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業務知識、嫻熟過硬的警務技能以及崇高的職業信仰、正確的職業理念外,同時還必須具備規范、深厚的警察禮儀修養。良好的警察禮儀修養,是時代對人民警察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望。但就警察禮儀而言,從警察院校到公安機關,在這方面均存在思想認識不夠、缺乏統一規范、培養方式單一、培訓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從而導致警察禮儀缺失、不規范執法、警民關系不緊密甚至惡化等弊端。因此,作為培養合格、優秀人民警察主要職責承擔者的警察院校,除了重視學員的思想政治及業務技能的培訓以外,還要高度重視學員的警察禮儀修養的培養與訓練。
1 警察禮儀的內涵及種類
禮儀由禮節和儀式組合而成,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工作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人際交往中以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示尊重對方的過程和手段。
警察禮儀是指各警察機構及警察群體,按照規定在警察執業過程中應當遵守的言行舉止和必要禮節。警察禮儀以傳統禮儀為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警察機構及警察執業特點及需要而進行設置、創新和發展。
根據執業特點不同,警察機構種類也具有多樣性,如交通警察、防爆警察、巡邏警察、戶籍警察及其他如治安、刑偵等執法辦案警察。各警種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場所、工作時間不盡一致,所以其所遵守的警察禮儀除了通用禮儀外,也各自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交通警察的交通指揮禮儀,巡邏警察的著裝、警械配置及隊列規范禮儀,戶籍警察的圍繞親民、愛民的包括文明用語在內的服務禮儀等。
2 警察院校學員警察禮儀修養培養的重要性
2.1 是對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積極傳承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為了弘揚、復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項偉大舉措,其中包含了弘揚、復興中國傳統禮儀文化。警察禮儀是中國傳統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表現出其應有的擔當。警察院校是警察的搖籃,也是警察獲得警察禮儀修養的搖籃。因此,警察院校必須肩負使命、與時俱進,充分重視禮儀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對學員的警察禮儀修養的培養,一方面為傳承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做出貢獻,同時也為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人民警察做出貢獻。
2.2 是新形勢下國家公職人員規范執業的要求
目前,隨著人民群眾法制意識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對國家公職人員的規范執業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身處一線、與人民群眾聯系非常緊密的人民警察的規范執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過去相比,原來群眾并不在乎的像著裝、語言、禮貌禮節及其他與警察形象有關的方面,今天卻越來越在乎,任何一個方面表現不足,都會導致警民關系的疏遠,甚至會產生誤會或者矛盾。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少數警察的不良表現會及時在網絡公開,對警察整體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2.3 是警營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任何一處警察營地,都必須重視警營文化建設,只有這樣,人民警察才能具備“立警為民、執法為公”的崇高信仰,才能具有正確的是非觀和榮辱觀。警察院校是警察的搖籃,是重要的警察培養機構,必須高度重視警營文化建設。警察禮儀是警營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警察禮儀修養培養的過程,同時也是警營文化建設的過程,警察禮儀修養培養的內容,同時也是警營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視警察禮儀修養培養,對建設警察校園豐富多彩的警營文化意義重大,應當在學員整個學習過程中常抓不懈。endprint
2.4 是樹立正確警察意識的有效途徑
人民警察應當具有正確的權力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應當具有公平、公正的執法理念。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警察意識,首先得具有良好的警察禮儀修養,這是基礎,也是保障。如果一個警察缺乏禮儀修養,就不可能具備正確的警察意識,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F實當中出現的濫用權力、徇私枉法、辦事拖拉、言行失當等現象,其原因除了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觀念外,還有就是其明顯缺乏警察禮儀修養,缺乏正確的警察意識。
3 警察院校學員警察禮儀修養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警察院校關于警察禮儀修養培養的方式通常為統一著裝、內務整理、隊列訓練、開設“警察禮儀”課程、升國旗等方式。從實際需求來看,上述方式基本能夠滿足學員警察禮儀修養的培養。但從質量和效果來看,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思想認識不夠,形式化問題嚴重
以隊列訓練、走路隊為例,學員認為只要參加了,就遵守紀律了,沒有參加,只是違紀而已,學員積極訓練,目的是為了在比賽時取得好成績。顯然,學校強調的是紀律,重視的是比賽,而并未上升到警察禮儀的高度去要求學生,學員也普遍沒有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隊列的重要性。其實,隊列是一項重要的警察禮儀,其展示的是統一性、同一性、凝聚力、戰斗力,這里既有美的展示,也有力量的展示。所以不僅是要參加進來,更需要精神抖擻、步調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展示集體的風采,展示集體的力量,展示警察這支紀律部隊獨特的魅力。學員只有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這是一種圣神的警察禮儀,才能自覺去遵守,才能自覺展示良好的禮儀風范,隊列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3.2 存在制度漏洞和教育盲區
現有的教育管理及監督主要針對校園以內,對學員走出校園后的言行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以至于學員在校外與普通學生沒有區別,有些還因缺乏監督而表現較差,比如著裝方面,有的警便服混穿,有的敞開衣服,有的卷起衣袖等,在行為舉止方面,有的勾肩搭背,有的打打鬧鬧等。另外,在網絡虛擬空間,也有一些違反警察禮儀的行為,如以警服作微信頭像,但言語粗穢,有的將著警服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后發朋友圈等。雖然說警察禮儀主要在特定場所表現和遵守,但警察禮儀的規范效應實際上已超出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為警察是一個被群眾時刻關注和監督的群體,群眾對警察言行舉止不僅要求高,而且具有時間上的持續性和場所的任意性。
3.3 警察禮儀課程內容不統一,考核隨意性強
目前,警察院校普遍開設了“警察禮儀”課程,但大多都設置為鞏固選修課,每期只有少量學員選修該課程,多數學員都沒有參加該課程的學習。參加該課程學習的學員,也僅僅是為了修學分,其實際上對該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明顯。另外,學校安排授課老師時也較隨意,缺乏經過專門、專業培訓的專業老師授課。從課程內容來看,缺乏統一性、系統性,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3.4 教師的示范效應不夠
警察院校的教師多數來自非警察院校,缺乏正規的訓練,在警察禮儀方面通常一知半解,警察禮儀意識不夠,操作技能更是不規范、不熟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警察院校對新進人員也進行了新警培訓,另外在警銜培訓時也進行警察禮儀培訓,但因為思想認識不夠,培訓方組織培訓時不夠嚴格,受訓人員也敷衍了事,培訓效果不理想。另外,關于警察禮儀在教師與學員之間標準不一,比如學員每周一需參加升旗儀式,而教師則不需參加,再比如參加會議時學員得紋絲不動,而對教師發放飲品等。因此,目前警察院校的教職員工普遍缺乏警察禮儀意識,缺乏警察禮儀技能,這不僅未能給學員起到好的示范作用,相反產生負面的示范帶頭效應。
3.5 缺乏有效監督,使制度流于形式
警察院校針對學員的警容風紀、行為規范都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因缺乏監督,使相關規范要求落不到實處,學員不當表現隨處可見,如食堂不排隊、秩序混亂的現象,著裝不規范的現象,違規佩戴首飾的現象,男女學員親密舉止的現象,無節制嬉笑打鬧現象,遇師長旁若無人的現象等等。很多學員因為沒有有效的監督或出現違規現象后未受到及時處理或教育,使其我行我素,習以為常。另外,警察院校一般比較重視對新學員的養成教育,但到中后期,便明顯放松教育和監督管理,所以老學員便逐漸養成一些不良習慣,直至畢業離校,走上社會。
4 警察院校學員警察禮儀修養培養模式改革路徑
4.1 改變觀念,重視學員警察禮儀修養的培養
警察學院培養警察的目標是具有“忠、真、智、勇”素養的人民警察,但要使學員具備上述優秀品質和素養,首先應培養學員良好的警察禮儀修養,缺乏這個基礎,就很難具備“忠、真、智、勇”的優秀品質和素養。試想一下,學員在學習階段連最基本的警察禮儀都未掌握,他如何對自己今后的警察身份懷有敬意和圣神感?一個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沒有神圣感、榮譽感的學員,他如何又能自覺培養“忠、真、智、勇”的優秀品質和素養?因此,警察院校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對學員警察禮儀修養培養的重要性,使學員在校園期間就具備良好的警察禮儀修養,為學員走上社會,成為合格、優秀人民警察奠定良好基礎。
4.2 制定專門的警察院校教師、學員警察禮儀規范
警察院校應在現有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專門的警察禮儀規范,規范既要針對學員,也要針對教師。針對學員的規范主要包括著裝、發飾、內衛、隊列、上課、就餐、網絡行為、升旗、文體活動、校園內外行為規范等方面。針對教師的主要包括著裝、上課、與學生交流、參加會議、接待等方面。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統一的規范,可作為師生的日常行為準則,才可將警察禮儀貫穿在師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4.3 完善、統一“警察禮儀”課程內容,加強授課教師的禮儀修養
“警察禮儀”課程承擔著培養學員警察禮儀意識和一般技能的重要職能,應給予充分的重視。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警察院校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加強與改進:一是應加強“警察禮儀”課程研究,包括統一課程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這方面可考慮理論結合實際,把警察機構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禮儀規范吸收到校園中來,如戶政窗口、出入境窗口等窗口單位,如服飾禮儀、舉止禮儀、談吐禮儀、電話禮儀、接待禮儀等,要根據今后實際工作的需要,在內容設置上應分門別類。二是為了提高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建議將該課程統一設置為必修課,所有學員都必須經過系統、專門的課程學習。三是針對目前普遍缺乏專業培訓教師的情況,警察院校應引進或培養專門的教師來講授該門課程,以提升教學質量。
4.4 開展警察禮儀技能競賽,提升警察禮儀操作技能
目前,隊列會操是警察院校普遍開展的有關警察禮儀技能方面的競賽,除此以外鮮有開展。筆者認為,可以圍繞警察禮儀知識開展搶答賽、辯論賽,文藝演出時,可以增加與警察禮儀有關的小品、相聲、舞蹈、歌曲等節目,可以開展槍械操作技能比賽等等。開展上述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院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培養提高學員的警察禮儀意識、修養及操作技能,是除課堂以外的警察禮儀修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4.5 加強檢查、監督,督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作為大學生的警察學員,有著與普通大學生一樣的諸多需求,如喜歡無拘無束,喜歡裝飾打扮等,如果不加強監督約束,就很難養成自覺遵守警察禮儀的意識和習慣。學校可通過管理部門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監督,學生大隊也可充分發揮糾察部門的作用,深入學生學習、生活場所進行檢查、監督。只有把檢查、監督制度化、經常化,讓學員時時刻刻都面臨監督,學員的這方面的意識才能不斷加強,遵守警察禮儀的習慣也才能逐漸養成。
總之,警察院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學員警察禮儀修養的培養,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積極拓展行之有效的培養路徑,提升培養效果,使學員在學習階段就具備良好的警察禮儀修養,為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志玲.論公安院校警察禮儀課程教學改革[J].江蘇警官學員學報,2009(7).
[2] 殷文潔.公安院校學生警察意識培養研究[J].傳承,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