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鵬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在促進農業管理、生產、銷售以及農業科技、教育發生巨大變化方面,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信息技術給農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極大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同時也給農業科技工作者迎接農業信息技術革命帶來了挑戰。本文主要針對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現代農業;信息化;現狀
在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轉型期,農業信息化被擺上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信息時代如何跨越數碼鴻溝,有效推進信息化進程,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關系社會和諧與長遠發展的系統性課題。
1 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概況
當今,我國農業信息化已經從主要以科學計算、數學規劃模型和統計方法應用為主,發展到應用領域包括農業自然資源數據處理、農業信息管理與推廣服務、農業規劃與決策和農業生產過程實時處理與控制等多個方面,計算機應用已滲透到農業各學科。我國已建成農業科研項目計算機管理系統(ARICMS)、中國農業文獻數據庫、中國農業科技成果庫、中國農業研究項目數據庫,農業實用技術數據庫等,同時還引進了世界上幾個最主要的農業數據庫,并正在建設全國農業科技信息網。“中國農業院網絡中心”已建成,并與農業部、國家科委、國際信息網聯網,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業科技及其推廣事業的發展,使各級領導、農業科技人員通過計算機網絡就能了解國內外科技動態、水平及趨勢,掌握科研課題的設置及進展,了解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為研究項目的立題、合作提供極為有效的手段,也使農民更容易得到需要的科技信息。隨著網絡的發展及網上智能化專家系統的建設,農民便可足不出戶得到專家的技術指導,這將極大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2 信息技術對現代農業生產的作用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和信息引導,可以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的改善,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競爭力的增強,促進農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1 信息技術開創了電子商務在現代農業中的運用
21世紀的今天,是身處于一個信息技術崛起并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如同空氣般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推動著世界的改變與進步,而農業經濟是體現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農業經濟發展發展程度對于一個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子商務是集多種信息技術于一體來進行貿易活動的方式,其高效率、高收益的特點彌補了傳統營銷的缺陷,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營銷方式的發展方向。
首先,電子商務降低宣傳成本。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建立自己的網站,在網上進行自我宣傳。同時可以把農產品的詳細目錄、產品規格、照片以及生產的安全性發布到網上,這些資料一經電子化,便無需印刷、包裝、存儲和運輸,節約了大量營銷費用。
其次,電子商務可為消費者提供隨時服務。互聯網全天24小時開通,不存在節假日或營業時間的限制,消費者可以在任意時刻瀏覽農業生產組織所建立的網頁或網站,向廠家發出電子郵件進行查詢或定購。
2.2 信息技術有利于降低成本
信息技術優化生產要素,能降低生產成本。勞動者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接觸先進的生產觀念,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質,可以大大提高勞動效率。勞動工具變成由計算機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機器體系,可提高生產效率。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的勞動手段運用到生產中,使生產過程趨于科學化,降低生產成本。另外,信息技術促進規模效益,能降低平均成本。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大幅度降低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內部交易費用,從而能降低平均成本。首先,信息技術使企業在選擇基地農戶時,可以跨越地域的局限,進行快捷、準確的定位;其次,企業可以利用網絡給農戶下“訂單”,農戶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企業的產品要求。信息技術的應用還降低了糾紛的發生率和糾紛解決費用。
2.3 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確化管理
由于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的市場方面發展不穩定,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套盡量完美的,綜合的,全面的農業市場經濟體系,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現代農業的信息化特征非常明顯,這一新型農業的本質特征就是更多地使用具有可重復使用、可發展、可傳播、可共享等特性的信息來替代存量有限、可耗竭的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使農業增長從主要依賴自然資源轉向主要依賴信息資源,這是農業發展的根本。信息農業是對現代農業的繼承和發展,其基本標志是高技術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其核心是對信息的采集、加工、傳播和利用,也就是把計算機技術與“3S”技術集成,準確、快速地獲得農業生產中的動態和空間上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編輯、分析和顯示,為農業生產和農業決策提供依據。
2.4 信息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和設備的運用
利用計算機以及當中一些專用的地理信息的軟件,把四季的農業的生產工作的環節進行有機的聯系,形成了精準的農業技術裝備中的技術系統,這種系統技術能夠對小面積的土地進行管理,具體一點就是對土地土壤的特性與一些農作物的產量評估潛力。調節控制農作物之間的差異精細精準的對農作物的用料和農作物的生產進行調整。對于農作物所需要的養料使用方法進行優化,對物料所投放的數量、時間、空間的位置等進行掌握從而降低了成本、對經濟效益有所增加,同時還可以減低對于環境的污染,從而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3 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發展前景
信息時代的現代農業正向著“精確農業”的方向發展,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通過傳感器收集土壤、植物數據,利用遙感技術提供農田作物生長環境、生長狀況信息,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的地理數據管理功能,運用全球定位技術精確定位導向,通過專家系統優化決策和指令,自動監控的智能農機如自動控制播種機、施肥機、噴藥機、收獲機及智能機器人進行精確操作。可依據作物生長狀況、土壤肥力、作物病蟲害的細塊分布進行農事活動,從而達到減少施肥量、用種量、施藥量,提高產量和品質。因此,有必要建成完備的農業宏觀決策信息咨詢系統及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結束語
在現代農業發展中,信息技術得到了重要應用,基于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中找到了應用的契機。因此,我們應對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趨勢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并將其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提高現代農業的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立舒.黑龍江省水稻決策支持系統總體設計及部分模塊功能實現[D].東北農業大學,2003.
[2]王人潮.論農業信息系統工程的建設[J].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9,(2):111-126.
[3]鄧心安,曾海燕.新型農業體系的緣起與發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9,(3):40-45.
[4]梅士建.關于發展信息農業的理論思考[J].農村經濟,2004,(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