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楠 王文婷
【摘要】本文將現階段對質量管理的改革措施進行分析,通過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并對互聯網教學的措施進行更優化,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等,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提升其實踐應用水平,進而實現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 應用型人才 質量管理 教改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23-02
質量在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需要專業地管理人員進行管理,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在質量管理中培養專業人才,是我國高校現階段重要的任務以及發展方向。就質量管理課程來說,其主要對質量管理進行控制和改進與預防,并深入地分析質量問題,綜合性和實踐性非常強。
一、加強對授課方式的更新,激發學習興趣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開展質量管理的課程能夠有效地結合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和翻轉課堂與慕課等創新后的教育模式,使得其能夠做到取長補短,并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運用慕課在線的課堂模式,實施自主選擇
就慕課而言,這是“互聯網+”模式下在線課程的一種開發模式,同時,這種模式還是我國大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方式。對于質量管理的課程來說,其是對慕課教學模式進行運用的輔助性手段,能夠使得學生充分地對碎片時間進行利用,部分不能有效理解的知識點,能夠運用在線課堂進行反復學習,還能夠運用校園APP的移動終端的學習平臺實現在線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同時,慕課還可以對企業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邀請一線質量管理的專業人員參與其中,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以及積極性進行激發。
(二)加強“翻轉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隨著越來越普及的互聯網以及教育領域中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以及現實性。學生能夠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使用教育資源,并對課程知識的傳授任務有效完成,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小組討論和協作探究與問題解決,還有課堂作業的完成等達到內化知識的目的。課堂與教師角色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向主動學習改變。
二、加強對于課程結構的優化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現階段,關于質量管理方面的教材非常多,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通俗易懂的教材進行選擇,同時,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實用的和操作性非常強的教材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起點低和單一化的知識點,能夠將其視為閱讀材料,比如,質量有關的概念和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與全球質量獎等多種內容。其中比較重要的都是質量方法與工具,同時,其還是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常見工具,如果是工商管理的學生,就要多選取一些和日常生活相貼近的案例實施教學,減小學生在理解方面的難度。二是,按照現有的研究和企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有效地結合信息化和工業化,小規模的定制化和柔性的生產線以及生產過程的綜合自動化對質量管理所運用的方式與方法進行改變,并且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問題。
三、加強實踐,有效結合OSAC質量的工程師
質量管理者是開展質量管理工作與企業長時間發展的重點,只有有效地集合企業與高校,才可以推動質量管理的不斷發展,質量管理的課程教改需要重視實踐環節的落實,教師要在授課的過程中多多運用與生活貼近的案例,同時,使用企業案例,有條件的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調研,除此之外,“互聯網+”的背景下能夠讓企業質量管理的一線人員利用在線方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質量管理是我國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國策之一,企業要更多的質量工程師。可以說,質量管理的課程對質量工程師的考試內容進行了覆蓋,所以,可以把OSAC質量的考試內容在質量管理的課程教學當中,利用學校教育讓學生對知識有效理解,并對質量工程的相關知識進行保障,激發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就業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制造中的一個大國,轉變到制造強國的過程中,質量發揮推進的效果。對于“質量強國”的有效實施,更加需要管理人才,我國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質量管理人員的培養非常重要。想要對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就需要優化課程結構,并改善教學手段,加強落實,主要目的在于在質量管理教學的過程中,建立一個應用型的質量管理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牛渭敏.成人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3):85-87.
[2]雷鳴.“互聯網+”下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管理課程教改探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2):169-170.
作者簡介:
鄭艷楠(1984.1-),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碩士,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