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互聯網的發展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借助網絡技術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了新的歷史課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進行創新。改變以往傳統的權威式授課方式,通過網絡整合各方面資源,為大學生搭建交互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平臺。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 思想政治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82-02
一、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師之間的關系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產生了一個全新的社會概念依托網絡信息技術的便捷,逐漸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ヂ摼W讓文化傳播、情感交流乃至于人性完善,逐漸形成了共建共贏的局面。為人性的全面解放增添了一種新的物質載體和文化保障。一方面,互聯網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方方面面。促使社會各行各業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人們的社會價值和人生追求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給人類未來帶來無限的可能。當然,對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只有無限可能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可能變成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直面社會時代的發展變化,思考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努力尋求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一方面,高校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另一方面,社會的不斷發展也推動了高校的發展和進步。尤其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抓住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是我們這代教育者的歷史使命。如何引入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如何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調的權威式教學模式,建立網絡育人新模式。把我們當今大學生培養成為全能型復合人才,這些都需要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從業者們不斷努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加強對互聯網知識的學習和更新工作,提高對互聯網工具的使用能力。這些是新時期下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教職人員的基本要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在網絡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熟練掌握互聯網知識和技術,才能更好的服務于高校大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合格人才。
當代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忠實用戶和支持者,互聯網是伴隨其成長的工具和朋友。互聯網的諸多優勢吸引著他們,改變著他們,同時也塑造了他們。大學生對于互聯網普遍存在強烈依賴性。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都離不開互聯網的輔助,出于對互聯網的高度依賴,大多數大學生都存在有網行的生活態度。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情況下,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進行學習。但也正是因為高度依賴互聯網,一些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高校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了解,對于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掌握和依賴是前所未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職人員要充分了解教育對象,并且拿出切實有效的教育對策,只有這樣才能肩負起來新時代的教育重任。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結合的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關乎國家未來的重要大事,作為高校教師我們必須認清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急迫性。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社會主義價值關等社會主義發展主體思想,利用互聯網先進技術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我們有必要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自身樹立網絡影響力,與學生進行深入合作,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網絡文化產品的開發。同時,利用網絡上各行業優秀工作者的事跡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質的網絡服務連接。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局面。這對參與其中的大學生意義尤為重要,他們通過瀏覽這些連接,不斷提高自身學識和才能,為個人優秀品質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總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引入互聯網時代文化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借助新的技術優勢來構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在強化高校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能力培養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優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高效的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指明道路,為其鋪平成長之路。
參考文獻:
[1]趙偉.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構——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例[J].新聞知識,2013(4).s
[2]金紹榮.不能承受之“輕”:輔導員工作“虛化”問題探析[J].高校輔導員,2011,(5).
[3]魏巍,王輝,任海濤.網絡時代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障礙及其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30).
作者簡介:
胡琦,女,漢族,天津人,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