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是整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引導學生從作業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以南疆四地州學生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計算機教學為例,結合該地區學生計算機學習基本情況,對提高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途徑突出具體建議,希望能為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 課后作業設計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21-02
前言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課后作業設計逐漸成為影響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從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中職學校計算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仍舊存在許多問題。不同的課后作業設計,對于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有著較大的影響,如何更好地提高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普及,不僅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學前教育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要求,對于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有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計算機課程是屬于“四證合一”,即:計算機證、MHK證(普通話證)、教育學、心理學,四證中的一個。以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漢語水平較差學生的計算機教學為例,該地區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想要利用一年半的時間,通過每周四節課時的學習,來完成計算機理論與實操學習并通過中職計算機考試是非常困難的。為了進一步保證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果,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效率,所以就涉及到的計算機作業設計這個有效性[1]。
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基本為幼兒園教師,而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主要是面對學齡前兒童開展的教育工作。這就需要本專業學生除了具有基本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能力之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專業科研能力。在信息時代,計算機基礎教育成為各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計算機證是日后就業的基本保障。但是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現狀的來看,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課后作業設計形式的過于單一、計算機課后作業內容的過于“直白”以及課后作業設計有效性低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升造成影響。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提高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提升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還需要對其展開深入的研究。
二、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有效性的途徑
(一)計算機作業設計的有效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信息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逐漸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的生產管理工作中。計算機基礎教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課后作業設計是否具有較高的有效性,是影響計算機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關鍵性因素。從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有效度的角度來看,作業設計自身的效度與學生計算機技術的實踐應用價值有著直接的聯系,想要進一步提高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度,就意味著教師需要摒棄掉傳統“直白”的作業設計思維,充分考慮到計算機專業知識與學期教育專業之間的聯系,將課后作業設計的效度體現在專業知識、實踐操作等多個方面[2]。
例如:在進行《Excel單元格修飾》相關的教學工作時,教師應該突破傳統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思維模式,將圍繞Excel單元格修飾教學內容的作業設計,轉變為“發現身邊的故事——如何更好的認識修飾”這一主題設計,同時結合教學任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打造適合的課后作業設計題目。如圖1所示,是筆者在網上隨機下載的某中等職業學生體能測試項目成績評定標準,從圖片可以看出,這些密密麻麻的信息數據讓人很難去分析和辨認。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嘗試著自己去完成單元格修飾,讓表格變得更加清晰,方便后期的成績查詢。
圖 1 某中等職業學生體能測試項目成績評定標準
(二)靈活轉變計算機作業形式
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喜歡上機操作但是不喜歡做題,是目前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究其原因,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課后作業設計形式過于單一、作業內容過于封閉以及作業設計方式過于僵化等等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日后的就業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有效解決中職小學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在提高對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有效性認識的基礎上,靈活的轉變計算機作業設計形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提高主觀能動性[3]。
比如: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考核設計過程中,“在Windows XP窗口中如何快速彈出快捷菜單?”、“在Word中,____欄具有新建、打開、保存以及打印等功能?”這些問題的設計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理解題目設計意圖,但是卻顯得過于乏味和單調,與素質教育的思想不相符合。如何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考核內容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結合,要求學生以“自主策劃學前教育就業思想”為主題,完成相關文檔或Excel表格的制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提高計算機作業設計的針對性
計算機專業教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想要進一步提高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需要從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專業教育以及日后幼兒園就業方向,將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與實踐操作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提高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針對性。一直以來,“教”與“學”都是雙向關聯,不僅教師與擁有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后作業設計的自主權,學生也同樣就有自主選擇權利。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想要有效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采取分層式作業設計的方式來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實際需求。
比如:在完成Word相關內容的教學工作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層次的課后作業:第一,按照要求對目標文檔進行排版;第二,根據文檔的主題與內容,自行進行排版設計;第三,根據文檔主題,利用網絡資源設計制作一份電子海報。對于第一個層次的作業內容,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順利完成,而第二個層次與第三個層次的作業難度是呈梯度上升的。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對教學方法與教學速度進行合理調整。
(四)加強計算機作業設計的社會服務能力
對于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日后的就業有著直接的聯系,為了可以提高學生日后就業的職業適應能力,可以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要求,進一步加強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社會服務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計算機課后作業時,應該注重課后作業設計的“寬度”,在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自主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探索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有“寬度”的課后作業設計,應該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從本質上講,計算機是一種現代化的工具,其教學核心是專業技能的掌握與運用,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在完成Excel軟件的基本操作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自行所搜XX幼兒園學生的課程設置信息,然后利用收集的數據信息為XX幼兒園制定設計一張課程表。這種課后作業的實際方式,不僅可以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增強學生日后就業的實踐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提高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對于保證計算機教學質量和提高計算機教學效率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實際的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可以從計算機作業設計的有效度、靈活轉變計算機作業形式、提高計算機作業設計的針對性以及加強計算機作業設計的社會服務能力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只有真正認識到計算機課后作業設計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俊強.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高翼飛.基于VARK模型的中職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設計與實現[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2017.
[3]楊昌容.貴州省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調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吳辛瓊(1982-),女,新疆喀什人,助講,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