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教學逐漸成為改革重點之一。如何從人文和理性的雙重角度來提升高中英語教學質量,這已然成為當前對應教師群體的教學難題。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缺乏語言環境和語言文化背景是學習語言中的一大難題,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因此本文將從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出發,在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大綱內容開展對應的英語教學活動,希望能通過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拓展來幫助學生培養自身思維品質,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鐘萍,江西省萍鄉中學。
分析我國當前現有的高中英語教學情況,多數教師更偏向于語法、單詞等重要知識的教學,甚少在教學中涉及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拓展,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因教師的漢語講解而對部分英語原有釋義而產生認知偏差。因此教師應明確認識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而后在英語閱讀、寫作等多方面合理設計并開展對應的教學活動,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接受更為多元化的文化熏陶,為學生創造更加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最終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一、基于文化背景知識拓展英語閱讀教學
“聽說讀寫譯”作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其中閱讀更是延伸其它基本技能的基礎。縱觀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往往是直接根據閱讀內容來開展語法、詞匯等教學,整體課堂氣氛枯燥沉悶,導致大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法獲得較為顯著的學習成果。閱讀作為學生英語學習中獲取更多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首先意識到豐富閱讀內容能為學生帶來的好處,而后再設計對應的閱讀教學環節。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能幫助學生接觸到世界各地風土人情、節日風俗等各色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此教師可嘗試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基于文章內容引入適當的文化背景拓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令學生能夠快速適應課堂閱讀教學節奏,進而方便教師后續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單元中,該單元的Reading部分為“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本篇文章主要是講述英語歷史的發展過程,對于學生了解英語的語言背景有著極好的作用。在該課時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并不注重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拓展。但在我國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師可結合文章內容開展“英語成長記”的文化背景知識拓展。即教師按照文章內容如時間線“During the 5th century AD——Between about AD 800 and 1150——During the 19th century”講述英語發展歷史的三大階段“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幫助學生在文章基礎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語發展歷程,從而培養其與時俱進的意識。
二、基于文化背景知識帶領學生體驗異國文化風情
英語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多數學生對于英語的認識和應用卻僅停留于書面教材層次,并不能很好地上升至實際應用層面,追根究底是因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并沒有足夠具體、符合現代英語文化背景的語言學習環境,導致學生英語學習偏于功利化、單一化,學習效果也不盡人意。現代英語文化在時代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已經開始在世界教育領域中被教育者所重視,因此我國教師也有必要將英語文化背景與語言學習環境進行適當融合。為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師可在現代科技如互聯網技術等的支持下開展對應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并在體驗異國文化風情的同時真正融入英語學習。
例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單元教學中,該單元涉及到世界各地著名節日風俗的介紹,對于學生了解世界文化有一定幫助。為能令學生在該單元學習過程中體驗異國文化魅力,教師在教學閱讀文章“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一課時,可根據文章內容利用網絡來搜索所描述的“Festivals of the Dead”、“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等節日視頻,并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節奏穿插播放,為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還可在視頻內容的基礎上再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補充知識,利用“Do you like 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中西文化的差異,令學生能在多元化的文化沖擊下豐富自身見聞。
三、基于文化背景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品質
在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下,教師群體愈發注重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數已經形成固定的學習模式——“記單詞語法、大力練習聽力作文”等,卻缺乏思維品質的培養意識。且高中生正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思維品質的有效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令學生摸索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此教師可將英語知識文化背景引進課堂教學,在帶領學生體驗中西文化差異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從而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Body language》的單元中,教師可引申講解世界各地比較有趣的手勢,如雙手合十的祈禱手勢在西方大部分國家表示懇求,但在印度、東南亞等佛教國家則表示問候和尊重。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還應不斷引導學生從宗教信仰等多角度出發來思考相關的手勢含義,令學生在不同的宗教信仰理念的碰撞下發散思維,提高自身的文化接受能力,由此實現教師在日積月累中完成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背景知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已然成為我國當前英語教學領域中的重點。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時,應先向學生強調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各學習環節中的必要性并將其徹底落實于實際教學中。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對自身教學內容做好明確定位,挑選合適的文化背景知識來幫助學生填充高中英語的背景空白,全方面地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為我國高中英語提供更多教學發展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趙世俊.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增加文化背景知識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J].文存閱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