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倉??
摘要:核心素養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和催化劑,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的教學有利于協調各個學科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進行統籌規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調整正確的教學方向從而大大減輕教師教學壓力。然而正確地立足于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首先教師必須打破“學科教學”陳舊的思想觀念,向“學科教育”進行轉變。教師必須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深諳教學使命,明白何為核心素養,把握教書的本質和實際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引領到正確的學習方向,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教養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核心素養;視角;培養;初中初學;解題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核心素養強調的不僅僅是獲得學科的知識點和技能,而是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本領,這是核心素養教育取代傳統教育的必經之路。有效教育指的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所得的教學效果要高于平均水平,只有這樣教學才有意義。本文以初中數學為例,重點闡明了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解題能力并提出了相關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給予廣大教師同仁借鑒參考,為學科教學發展做出貢獻。
一、 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數學是學生初中階段學習的重中之重,也是課程教育改革的重點對象之一。教師之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是因為部分初中生對待數學這門學科的態度和行為不合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當其沖地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而后才能協助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習慣,從而促使他們在日常學習活動中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為大幅度提升解題能力做鋪墊。
例如: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解題過程中,常見的思想方法有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同等轉化、等量替換、函數變換等,這些方法的應用往往在解題的過程中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其核心都是由簡單方法推導出復雜結果,也就是說運用相關的數學方法可以使題目的難度降低幾倍甚至更多。為樹立正確科學的教學觀,首先教師要打破課本內容的限制,以超越考試范疇的心態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絕非將考試大綱中列舉的精髓知識完全照搬,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深奧的知識之間的遷移。比如在講平均數和中位數的時候,那么教學基礎與中心便是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兩個概念的定義,正確的教學觀應是理解與背誦相輔相成。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科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并巧妙地融入實際解題中,只有這樣才能觸發學生解題的靈感,最大限度地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挖掘學生潛在的實力和創造力。簡言之,教師只有精心備課、制訂詳實的課堂教學計劃,集時代性、知識性、應用性于一體,才能培養學生的解題應用能力。
二、 實行個性化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的首要任務是解題,那么高超的解題能力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師生共同追求的理想。初中數學老師要實行個性化鮮明的點撥,兼顧所有學生的能力,努力縮減全班學生間的差距,使學習潛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發展目標,遵循因材施教、因生而異的方式提出差異化的教學措施,讓整個數學課堂呈現出一種涇渭分明的局勢,使學生在自身的能力之上得以拓展,助于其思維品質的形成。
例如: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及細節認知能力與理論吸收能力不等,這歸因于他們的腦海中沒有一套明確的關于對抽象事物理解的方法,從而導致在做復雜計算題時,學生一下就被擊中弱點,自然解題能力也會停滯不前。如在講解《判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時,我以如下一條貼近生活的案例引入:“小軍將3500元人民幣按一年定期存入當地的銀行可獲得一定的利息,在一年到期之后,小軍從這筆錢中取出1000塊使用,剩下的2500和利息仍然按一年期存在銀行,如果年利率不變,到期后本金加利息是2910,請問這種存款方式的利率是多少?”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得出答案并且與周圍的同學進行交流,然后再循循善誘,如果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答案與大眾的答案截然不同,那么他們會油然而生地產生一種“危機意識”,主動地去分析自己思維中的錯誤節點,這種做法可讓學生明白自身解題的錯因,提升對解題更深層次的認知。
從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而言,培養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借助直觀、形象、趣味的現實生活情境,營造出真實的氣氛,將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抽象性與情境性各個擊破。如從真實數量的數學語言轉換到數的抽象,而后利用數學學科特有的函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語言與文字語言及圖像顯示之間的密切聯系,突出個性化的氣息,這才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方式。
三、 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
雖說數學是一門理科,但教師的關注點絕不能局限于初中生的數學成績上,而更要重視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反思自我的優良習慣,這也將成為學生超越自我的突破口。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需要教師采用獎懲分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重拾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符合核心素養理念的發展。所以,數學教師要善用多維互評引導學生關注數學語言的表達技巧,實現知識技能與人文修養的共同發展。
例如:在“數的認識”這一章節中,第一要求是學生需結合生活實際,感受數值存在的意義并能對其估計;第二要求即為掌握負數的概念,區分正負數間的差別。學生對這兩大要求有所理解后,就會投身于自主學習活動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態,然后記下每位同學學習的優點和缺點作為評價的輔佐證明。當然,在貫徹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仍需循序漸進,遵守要求的前后關系,不可囫圇吞棗、急功近利,當發現學生的學習方案有誤時,教師須用委婉的評價方式告知學生,指正他們的錯誤所在,以此讓他們明白只有在掌握正數知識的前提之下,才能對負數的定義了解透徹,方能理解“+”、“-”這兩個符號的內涵。正是由于數學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與持續性特征,教師采用評價方式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快速實現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endprint
四、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實踐活動,塑造學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時期不同于往日小學輕松的學習生活,尤其對數學學科而言,無論是從教學內容的難度和量抑或是涉及范圍都提升了一個層次,所以在訓練初中生解題思維這一環節中,初中教師須巧借互聯網技術,重現課本中的知識框架,構建合適合理的數學模型,讓學生在拿到題目的第一時間反映出與該題相關的知識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認真備課,考慮到整個教學計劃,包括課上需要提出的問題、教學進度和課堂練習等都要考慮到,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例如,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映射下,大多數初中數學教師為達快速提升學生卷面成績的目的采用題海戰術,“企圖”讓學生在大規模、高難度的題目訓練中獲取熟能生巧的優勢。但從精神層面而言,大量的作業使學生的大腦長時間處于運轉狀態,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體態疲憊、神經衰落,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由此可見,過多地傾向“紙上談兵式”訓練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在課堂時間內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探究解題能力,用真實有效的實踐活動提供給學生一個難能可貴的互動平臺,以此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如在講解“追擊問題”這一類題目時,很多學生腦海中并不能形成生動的追擊畫面,同時出于懶惰心理,他們也不會在草稿本上畫出兩者之間的等量關系圖。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將典型例題投影在大屏幕上,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自主審題與思考,然后觀察能夠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比例占全班學生的多少,并結合這一數據做出評斷:如果比例達到50%,則可考慮大致講解一下解題思路;但對于一些難題而言,學生的正確率有時只在20%左右徘徊,教師就要利用多媒體仔細講解問題的關鍵之處,讓學生在多類應用題中都有涉獵。
五、 總結
核心素養的觀念已逐步滲入到日常的初中教學生活中,作為合格的數學教師,必須在探究新方法、總結新經驗的道路上結合核心素養探究構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新策略,讓初中生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完善整體學生的抽象思維體系,以此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及解題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
[1] 和娜娜.核心素養北京下對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有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2] 汝海成.初中數學“共生”式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 孫麗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徐新倉,寧夏中衛市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