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也樹立起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即創新創業教育。以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對“雙創”背景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和改革必要性進行分析,進而構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
關鍵詞:創新創業;工商管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一、 選題背景
知識經濟時代,是“雙創”教育的時代,“雙創”教育的開展順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個人乃至國家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水平,加快了理論知識的轉化,加強了高等院校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
“雙創”教育對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但是,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的“雙創”教育與國外發達國家的“雙創”教育相比,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首先,“雙創”教育類課程沒有形成規范的體系。雖然,部分高校已經把“雙創”教育類課程納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但是只是單純地設置了一門課程,而沒有形成完整的與“雙創”相關的課程體系,并且在對應教材的選取上也是不同的高校自成一派。其次,“雙創”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能夠上“雙創”課程的教師,大多是科班出身,本身缺乏創業或者投資的經歷,并且對企業的實際運營并不了解。因此,這些教師只適合講授理論課程,無法承擔實踐教學的任務。并且,很難找到能夠同時接納一個專業幾十名學生共同參與“雙創”實踐活動的企業或者場地。最后,“雙創”相關活動的成果可操作性不強。雖然有一些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大賽。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參賽成果,尤其是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創業計劃,很難付諸實際,并且學校對創業計劃的資金支持也比較匱乏。
因此,借鑒先進經驗,構建適合本土特色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已成為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 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現狀
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創建于2002年,迄今已有16年的歷史。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2人,助教2人,平均年齡34周歲,是一支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隊伍。
在“雙創”大賽方面,本專業自2015年以來,每年都會由教師指導本專業學生參加學校范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迄今為止有1名教師指導的參賽隊伍,經過學校推選,被評為國家級的大創項目,有1名教師指導的兩支參賽隊伍,被評為遼寧省的大創項目。在大連科技學院“雨琳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本專業教師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課程設置方面,本專業在2012級、2013級學生的培養方案中加入了《創業學》(0040411021),這門32學時的專業任選課,在第七學期(大四上學期)授課。經過兩年的實際運行,本專業在2014級、2015級學生的培養方案中,做出一定的調整。將《創業學》更名為《創業管理》(0040412009),課程性質改為必修,并將上課學期調整到第四學期(大二下學期)。該門課程由同時擁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的老師,承擔授課任務。在課程教學中,該名教師大膽嘗試課程改革和課程創新,在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安排、課后作業的布置以及課程考核等不同部分都突破傳統,各級學生對這門課的反響普遍不錯。
三、 “雙創”背景下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一) 理論課程教學體系
1. 將授課重點從理論知識轉移到“雙創”意識的培養
大連科技學院作為一所民辦獨立院校,其辦學目標就是要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老牌專業,更應該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方面做出適時的調整。
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應當具備一定的“雙創”意識和“雙創”能力,這種意識和能力,不能僅僅通過一門課程的學習,就可以獲得。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雙創”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又漫長的過程,“雙創”教育應該貫穿于學生四年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
首先,增加“雙創”課程的比重。
除了現在開設的創業管理、商務談判、社交禮儀等課程之外,還可以開設與“雙創”相關的課程,比如:企業運營與管理、如何創立一個新企業、自主創業成功案例等。也可以邀請創業成功的校友,以講座的形式為在校生介紹經驗、互相交流。
其次,提高“雙創”課程對應的學時和學分。例如從32學時2學分,提高到48學時3學分,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增加課內實踐環節,以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最后,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開展小班教學。大連科技學院目前在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有2013、2014、2015、2016四個年級,共15個班級,平均每個年級有3~4個班級,每次上課至少有2~3個班級在一起合班上課。人數眾多,上課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雙創”類型的課程,可以嘗試一個班級單獨上課,這樣比較利于教師上課分組、課堂的討論和課后作業的批改。
2. 加強各類課程與“雙創”的聯系
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專業課分成三大類,分別為專業基礎必修課,如: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9門課程;專業必修課,如:公司治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等11門課程;專業選修課,如:創業管理、項目管理、經濟應用文寫作等9門課程。
為了將“雙創”與以上提到的基礎課程進行更緊密地聯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課程章節的具體內容,自行添加與創新創業相關的部分。比如在公司治理課程中,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如果你想成立一個“一人公司”應該做哪些前期準備?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可以增加從企業管理者的視角如何處理六大模塊中出現問題等內容。
3. 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對課堂的需求。尤其針對創新創業類課程,任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思想,在課堂上盡量多地采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商業計劃書撰寫等多種環節,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與討論,使學生能夠真正將所學的創業知識融入到真實的創業活動中。endprint
(二) 實踐課程教學體系
1. 課內實踐課程
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目前開設了ERP綜合訓練、創業模擬、社會調查、人力資源仿真實踐等7門與理論課程相結合的實踐課程。其中ERP綜合訓練是通過沙盤操作,使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環境下,體會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創業模擬是通過對ERP軟件的操作,使學生加強對常用軟件的操作能力,并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而人力資源仿真實踐也是通過軟件操作,讓學生真實地體會,一個企業從最初創立,招兵買馬到具體經營,這一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
2. 課外實踐課程
僅僅在學校學習,即使有理論與實踐的相配合,也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能夠走入企業,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可以在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學方案基礎上做以延伸和補充。
(1)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目前已和大連宜家、大連可口可樂、大連聚思鴻有限公司等用人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本專業的學生可以到上述校外實習基地去實習。
(2)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了提高畢業生與企業的適配度,經常會邀請用人單位共同探討人才培養路徑,多聽企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邀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到校為學生做講座,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創業思路,另一方面,也為企業輸送了合格的人才。
(3)開展各類創業大賽。大連科技學院目前每年舉辦的校內“雙創”比賽有:大連科技學院大學生大創比賽,“雨琳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等兩項。接下來,可以增加比賽的種類,一種是針對真實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創業設計大賽;一種是搜集更多的創新創業大賽的活動通知,無論是國家級、省級、市級都可以積極參加。通過參加比賽,可以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并且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四、 結語
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如果仍然維持原有人才培養模式,那么其所輸送的人才將很難滿足現代化的市場需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高校的必然選擇。因此,大連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要在完成既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基礎上,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中心,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結合,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羅鋒,黃麗.地方高校創業創新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2013(10).
[2]陳煒.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簡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
作者簡介:馬越,副教授,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科技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