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科學學科是一門較為特殊的課程,與其他科目相比知識面較為廣泛,而且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完善與實施,小學科學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這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選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筆者通過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如何選用作淺談,并列舉出部分適當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
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來說不僅是挑戰,也是發展良機,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合適,不僅影響著教學質量,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與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產生積極作用。為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再結合教學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
一、 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科學知識具有顯著的操作性,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需格外關注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實踐操作中,不斷探索知識,通過個人努力理解和吸收知識,從而深化掌握與運用,這對于培養動手能力、開發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習效率來說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需將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自身則扮演著輔導者的角色,對他們的學習與思考在恰當時機給予點撥,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同時,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形式,提升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其自主參與知識探索。
比如,在“熱的傳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談話導入的教學方式,設計開場白:同學們,講桌上有一杯熱水,而老師的手好涼,你們能讓老師的手熱起來嗎?學生回答:老師,你可以用手拿著杯子把手暖熱。教師總結:你們的方法真好,都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并用手拿起杯子,設計問題:老師的手變熱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學生自主思考之后相互討論,借助活躍思維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出答案:因為手和盛有熱水的杯子之間溫度不同,存在溫度差,借此引出教學內容。之后,教師提問:熱在金屬條里是怎樣傳遞的?讓學生進行猜想并作出假設:從中間加熱,熱向兩邊傳遞;從一端加熱,熱向另一端傳遞,最終證明熱由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
二、 組織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比較學習
小學科學課程內容豐富、體系龐大、知識繁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引領學生對科學知識進行比較學習,通過比較發現知識之間的異同點,從而深化掌握應用技巧和知識內涵。為此,小學科學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組織學生善于采用比較學習法,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相互比較,在比較中提升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夠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總結能力等。同時,在對科學知識進行比較式學習時,學生可以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從而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校園里的植物”時,教師可在校園內選擇一個觀察點,以供學生觀察且做好記錄,以觀察為基礎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以及有哪些共同特征。教師可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植物,了解他們事先準備觀察的校園植物,提出問題:說出校園里的植物你們認識的有哪些?可以說出名稱或描述外形。之后,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提出觀察要求:校園里植物的名稱、成長環境和生長特點,可以用文字記錄,也可以畫出草圖,他們在實地觀察之后可以發現植物的外部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接著,教師可要求學生從局部認識植物,觀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像樹皮、葉子和花等,思考植物有哪些相同點。如此,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學習,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將會更加深刻。
三、 充分發揮科學實驗教學的功能作用
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對理論知識的補充、說明和驗證,教師應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理論知識。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點,在科學教學中教師需把握他們的這一特點,引導他們從興趣著手主動參與學習。而利用實驗教學課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借助實驗教學的優勢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和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操作,讓他們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其帶來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
以“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教學為例,動手操作是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驗操作,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揭開物體沉浮之謎,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準備水、橡皮泥、乒乓球、塑料泡沫、玻璃水槽、鐵片、玻璃片、鐵片做的小船和鹽等實驗器材,可先結合生活現象引出實驗探究主題,將一塊玻璃放入水中會沉在水底,但是玻璃做的碟子則能浮在水面;把一塊鐵片放入水中也會沉在水底,不過鐵做的小船卻能浮在水面。如果將橡皮泥放在水中會怎樣?要求學生猜測分組探討:如何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并設計實驗方案,動手操作。如此,借助實驗教學不僅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加深對浮力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四、 總結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對師生雙方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對教學效果更是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小學科學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優化與完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發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5,11:281.
[2] 張玉暉.生本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132+134.
[3] 魏潔瓊.小學科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方法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6: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