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促使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學習和認知方式也隨之變化。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文獻分析等方法,對學生接觸和使用新媒體的現狀進行數據收集,并對新媒體應用于思政教育進行可行性分析,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提供數據支持。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教育;高職
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促使媒介使用權分散,導致信息傳播方式改變,學生作為網民中最大的群體受其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打破了傳統媒體時代大多由老師、家長以及主導媒體的話語權威。不論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否準備好,革新已經在發生,故而,信息的甄別和吸收需要積極有效的引導,合理運用新傳媒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較為系統地了解在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現狀,課題組通過校園網絡面向全校2016級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615份,收回有效問卷3753份。調查對象涉及30個專業在校一年級的大學生。在被調查的對象中,男生2837人,占總人數的75.59%;女生916人,占總人數的24.40%。政治面貌方面,黨員占總人數的1.52%,團員的比例是 93.81%,群眾的比例是4.67%。
一、 學生對新媒體的認知和使用現狀
1. 手機和電腦仍然是大學生接觸新媒體的主要途徑,僅有不到1%的學生沒有手機(智能手機)和電腦,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和網絡費用呈現增長趨勢(不包括WIFI環境下產生的流量)。隨著各種功能強大的APP的出現,手機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其獲取信息占比較大的一個渠道。
2. 在校大學生通過手機和電腦上網的時長明顯增加,使用新媒體已經作為一種習慣融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調查顯示,有39.51%的學生上網時長是1~3個小時,42.36%的學生上網時長是3~5個小時,9.02%的學生選擇5~8個小時,上網時長超過8個小時的學生有4.11%。學生上網時長逐年呈增長趨勢,其中手機上網占比遠超出傳統使用電腦上網的時長。
3. 被調查班級大部分使用QQ進行班級日常管理,班級信息發布和溝通也都是在QQ群里進行。微信則是更多用在平時生活中交往、聊天、發布朋友圈、打游戲。特點是方便快捷、覆蓋面廣和互動性強。網頁、博客、微博、facebook等工具使用率都比較低。
二、 新媒體對于大學生群體的影響
1. 調查顯示,影響學生上網時長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社交需求,主要是聊天、發朋友圈;二是玩游戲、看影視節目和網絡小說;三是網上購物。新媒體的即時反饋和更新速度快的優勢在學生群體中發揮明顯,并能長時間受到關注。
2. 絕大多數的學生肯定了新媒體的優勢,認為新媒體較傳統媒體而言,更加得生動有趣,交互性強,方便快捷,而且非常時尚。同時也列舉了新媒體帶來的一些困擾,如購買設備和后期使用成本增加、形成依賴后占用了大量時間、信息量過于龐雜而難辨是非、缺乏現實溝通導致交流隔閡等。
3. 課題組準備運用新媒體配合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對思政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探索,有八成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參與討論,15.78%的學生會關注但不會參與討論,只有極少的學生表示不關注。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關注度是否會受到新媒體的應用的影響,影響程度如何還需要進一步地跟進調研。
三、 新媒體運用于高職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學生群體的占比為24.8%。而且,手機網民占比達96.3%,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移動互聯網主導地位強化。由此,以手機為基礎的微博、QQ、微信等交互式軟件得到廣泛應用,新媒體應用于思政教育有現實可操作性。
2. 就是否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這一問題,當代大學生更愿意把新媒體應用到傳統的教學中來,使教學手段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生動有趣,和授課老師多一些課堂以外的交流。調查顯示,有83.15%的學生希望所在學校開展新媒體思政教育,并有八成的學生表示利用這種方式開展思政教育會增加他們對思政課程的興趣,而對此表示無所謂的學生也有12.86%。
3. 如何讓思政課程成為大學生喜愛的課程一直以來就是“兩課”教師常議常新的主題。這次調查數據和思政教師平時了解的情況都反映出學生更愿意活學活用,只有兩成的學生表示愿意接受傳統的按教學大綱教學,而更多的學生希望通過網絡平臺互動式教學、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傳統課堂與網絡平臺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在學習內容方面,有超過六成的學生表示除了課本上的內容,還希望增加對時事政治和熱點問題的了解,以及相關專業前景和就業形式的主題報告。
4. 如果構建思政教育的公眾平臺,有71.27%的學生選擇主動關注思政教育平臺,11.36%的學生不愿意,17.37%的學生則表示無所謂。而學生參與到平臺的互動、交流中來,則取決于思政教育的內容是否有趣和活動形式是否多樣,如果思政教育公眾平臺定期舉辦各類活動,有近五成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去關注學校的思政教育平臺,38.96%的學生選擇在教師和輔導員的指導下參與,10%的學生需要老師強制要求,3%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
5. 學生普遍認為新媒體的運用能夠促進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對近九成的使用新媒體的學生中進行抽樣訪談,受訪者表示目前運用新媒體建立班級群,對班級事務進行日常管理的效果理想,增加了和輔導員溝通的即時性和有效性。但是,使用新媒體系統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對學科建設做有效補充的課程還沒有,希望思政課程的上課方式多樣化,教師可以有多種途徑提供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師生之間增強交互性。
參考文獻:
[1]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4.
[2]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3][美]Bill Franks,黃海等譯.駕馭大數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4]楊曉慧.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論戰線,2009,(7):43-44.
[5]劉景龍.增強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對策研究[D].2011,4.
作者簡介:
秦穎,湖北省武漢市,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