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技術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中脫穎而出,從天而降扎根于小學課堂的始終,它與小學課堂教學的融合成功構建出科技時代下的高效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融合性;多媒體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作用非常大。多媒體技術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又理直氣壯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由此徹底翻轉課堂模式、翻轉了師生地位。本文將從核心概念界定、融合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小學多媒體教學提供些許參考。
一、 核心觀念界定
小學多媒體教學的融合性研究,首先應該對核心概念進行研究,只有深入研究核心概念,以概念為研究起點,才能以此為切入點、追根溯源,找到研究的著眼點,由點及面,搭建起研究的網架。
(一) 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將多媒體硬件系統,如電腦硬件、音視頻處理器等多媒體操作系統、媒體處理系統工具和用戶應用軟件等四大系統凝結于一身,從而為用戶實現多功能、多效用的電子信息技術。
(二) 融合性
文中所指的融合性是指通過硬件支撐、教師提升等途徑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課堂教學的微妙結合,讓多媒體教學貫穿其中,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效課堂的實際功效。
二、 當前小學多媒體教學融合性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的確給課堂教學帶來諸多恩澤,凡事都要辯證地看待,我們在享受喜悅的同時,仍要清醒地意識到當前存在的問題。
第一、用與不用兩極分化。由于教育政策的原因,當前學校教師隊伍中,老教師的比重仍然較大,特別是在村小,表現得更為突出。這些老教師習慣了一支粉筆、三尺講臺的傳統授課模式,固化的思維加之素養的局限,使他們對多媒體教學存有較大的心理抵觸,將其作為一種教學負擔。相反,年輕教師接受性、適應性較好,他們對多媒體教學情有獨鐘。
第二、學校后勁不足、資源配備短缺。由于多種原因,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從整個國家來說,這似乎已是不爭的事實,教育資源分布的城鄉差距更是一道暫時未能彌補的鴻溝,首先新時代教師資源匱乏這是影響融合性的關鍵因素,老教師因為自身的短板無法迎合新時代下多媒體教學的需要,新時代教師補給又跟不上學校的發展需要。其次,多媒體配備嚴重脫節。當前教育行政化的存在影響著學校教育裝備投入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鄉村學校辦學自主性更顯得異常被動。
第三、多媒體的使用實效性較低。多媒體教學讓教師的課堂教學瞬間變得直觀、生動、風趣,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許多教師嘗到了多媒體教學帶來的甜頭,然而他們卻過多依賴了多媒體教學,從而帶來了教學的隨意性,隨便將網上百度的教學課件照搬到課堂,完全忽略教學的適切性、實用性。
三、 提高小學多媒體教學融合性的有效措施
教師的短板在于多媒體使用的技能欠缺、教學思維的陳舊;學生的短板在于課堂參與度不足、學習自主性不強;學校的短板在于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力度不大、對多媒體教學的關注度不高等。基于以上各個層面的左右因素,筆者提出以下可供嘗試的解決對策:
第一,打造新時代教師隊伍,讓教師主動性更強。不同時代下的教師其教學思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媒介各有不同,可以說教師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職業。換而言之,在一定的時代下,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只能迎合他所生活的時代環境和教育環境。只有隨著教育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與教學技能,將自己完全融合在瞬息萬變的教育時代中才能給學生傳授鮮活的富有生機的知識。否則,教師將很快被變化的教育洪流吞噬與掩埋,因此我們又可以說教師又具有職業淘汰性。適者生存、物競天擇。我們不能創造或改變事物發展的天然規律,更不可違背自然法則,但是,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利用規律,順其自然主動為之。科技改變了時代,也同樣改變著我們。新時代下的教師更應該主動提升自己。要想迎合時代和教育的要求,必須從教學思維、學科素養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以自己的不斷變化去適應教育的變幻莫測,增強多媒體課堂教學的適應性。
第二、實現多種培訓有機結合,讓教師底氣更足。作為教師必須要擁有源源流淌的長流水,學生才能有汲取不斷、取之不竭的活水源。這就要求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和素養。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素養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學校要定期與不定期開展本校多媒體教學培訓,可以外派教師參加各種培訓班,也可以聘請專家來學校開設講座,諸此等等教師必定獲益良多。二是,鼓勵教師開展自學,學校可以適當補助自學費用,激勵教師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多種培訓有機結合,構建教師成長體系是促進多媒體教學融合性的重要途徑。開展教師培訓首先必須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任何教師一律參加培訓,更要多增加老教師培訓學習的機會。其次要堅持培訓考核的原則,培訓了不考核毫無任何意義,將考核納入培訓體系才能保證培訓效果。
第三,減少教育行政化干預,提升學校辦學自主性。由于教育政策和體制的影響,很多學校辦學自主性相對偏低,學校的發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看,無非就是學校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的合理配置。硬件主要是教學設施設備、教學場所等,軟件資源主要是師資隊伍、辦學理念等。教育行政化的干預下的學校,硬件和軟件資源都得不到有效的補給,這就增加了辦學的被動性,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小學此種現象表現得更為明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多媒體硬件設備嚴重不足,這些都將直接隔斷了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路,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將教師、多媒體等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適當傾斜,讓偏遠、薄弱學校的軟硬件資源更加充實與完善,讓它們擁有發展的足夠動力。
總之,細察教育微觀,課堂教學最先與多媒體接洽,能否實現無縫對接,相互同化,最終實現多媒體與小學課堂教學完美融合,理應成為新時代每一個教育人永遠探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朱京曦.多媒體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娟妙.教師如何做好多媒體教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袁大金,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單集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