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學中,課堂教學是一種最普遍的方式。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稱“班級授課制”。我國目前普遍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的主要依據是:在同一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大體上是相同的。但客觀上,幾十個學生組成的班級,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在隨班就讀的班級中這個差異就更大。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追求高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就是高效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隨班就讀;調控管理;策略研究
一、 隨班就讀課堂管理的特點
(一) 隨班就讀課堂管理的常規性
隨班就讀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常規教學,也就是特殊需要兒童在普通班級中和普通兒童在一起上課的教學活動。但是這些常規教學活動既要遵循常規教學的要求,也要兼顧隨讀生的特點進行。那么,隨班就讀的課堂管理也離不開常規管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應遵循常規要求。如課前應該準備課本和學具,上課時應專心聽講,積極主動發言,不能交頭接耳影響他人學習等。有效的課堂管理有利于營造一個嚴肅、活潑、和諧的課堂氛圍,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積極的幫助。
(二) 隨班就讀課堂管理的特殊性
在隨班就讀的課堂中,教師會面對思維活躍的普通學生和有一定身心殘疾的隨讀學生,沒有隨讀生的班級都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去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何況是又多了一個或者多個特殊兒童,這就更需要教師在實施課堂規則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隨機應變解決課堂中的意外或者偶發事件,這也是教師駕馭課堂的一種能力——教學機智的體現。
二、 隨班就讀課堂中問題行為的調控
(一) 課堂問題行為的表現形式
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是由問題學生在課堂中實施的不良行為。他妨礙和干擾了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也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隨班就讀的課堂問題行為可能發生在隨讀生的身上,其表現的形式與隨讀生的殘疾類型、特殊需要和身心特點相關。課堂問題行為的出現也不一定只限于問題學生,普通正常學生也會出現問題行為,只是表現的嚴重程度和頻率不及問題學生。總而言之,課堂問題行為會給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帶來負面的消極影響,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在課堂上放聲大笑、睡覺;侵犯他人,打罵同學;與老師發生爭執甚至動粗;故意破壞教學秩序等。
(二) 對課堂問題行為的調控策略
1. 建立和諧的師生、伙伴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前提條件,良好的伙伴關系的確立也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其人格的發展。隨班就讀的課堂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和伙伴關系主要指的是怎么讓隨讀生與老師和其他普通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了解隨讀生的特點以及主要的特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特殊服務。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我們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隨讀生與普通學習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讓學生體會了團結互助的重要性,加強了隨讀生與普通學生的交流溝通。這種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問題行為的發生。
2. 運用行為矯正的方法原理
(1)發出信號
教師對發生問題行為的學生用眼神、手勢、表情、身體姿勢等發出信號,讓其終止問題行為。如:教師正在講課,可以一邊講課,一邊用眼睛盯著發生問題行為的學生,或者可以采用搖頭的方式提醒暗示學生,還可以走近學生摸一摸他的頭,輕輕敲打一下他的課桌,提示他注意聽講。
(2)鄰近控制
課堂上教師發現了打瞌睡、交頭接耳等問題行為時,采用鄰近控制的方法,終止問題行為。如:走到發生問題行為學生的身旁短暫的停留。
(3)向其發問
教師在課堂上發現了問題行為,可以向問題行為學生或者其同桌及時地發問,要求回答與講課內容相關的問題,這樣會使學生主動放棄和終止問題行為。
(4)排除誘因
有些問題行為可能是因為某些誘因引起的,如:窗臺上落了一只麻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關注點不在課堂上,導致耽誤了老師的講課內容。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排除這些引發問題行為的誘因,以終止問題行為。
(5)課后談話
教師發現了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時,可利用課堂練習時間或者課后,與該學生個別談話,了解問題行為的原因,進行有針對的正面教育。
(6)插入活動
適當的時候,可以在課中穿插游戲活動,使學生快樂接受知識,而不會開小差了。
以上這些方法都基本符合隨班就讀學生,教師可以根據隨讀生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的采用更為適合隨讀生的策略和辦法。
三、 課堂時間的有效管理
(一) 減少時間浪費
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要建立合理的時間分配制度,增強師生的時間觀念,減少外在因素的時間浪費。主要措施:老師提前候課,學生課前準備,課后不拖堂。
(二) 掌握最佳時域
要提高課堂效率,根據心理學,教師要保證在課堂中前5-20分鐘學生思維最佳的時間段,完成主要教學內容,解決關鍵問題。避免或減少外在因素對課程講解的持續性。
(三) 信息量適中
課堂信息量是老師必須注意和分析的一個問題,不能過多或過少,要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安排課堂信息量,避免時間的浪費和教學效益的低下。因此,保持課堂信息量適中是必須研究和分析的。
(四) 提高學生專注率
提高學生的專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時機及時施教,二是選擇恰當時機處理學生行為,防止出現破壞課堂規則和形成沖突的情境。
(五) 教學手段多樣化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交替使用多樣化的方式,比如多媒體講解,提問、交流,合作,刺激學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繼而提高課堂有效時間和教學效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也很適合隨班就讀的學生,更能激發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
張桂林,山西省陽泉市,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