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緩解學生增加與教學資源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我校人體解剖學等基礎課采用了大班上課。但大班教學使教師課堂控制難度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師生溝通少、實踐教學開展難、考評方法單一等問題,為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實踐教學等對策,切實提高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大班教學;教學效果
由于我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使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導致教學資源不足,教師超負荷工作,為緩解這一矛盾,人體解剖學采用了大班上課,但實踐證明,大班教學使教師課堂控制難度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師生溝通少、實踐教學開展難、考評方法單一等問題,而人體解剖學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與后續課程密切相關,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續專業課的學習,為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通過提高自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實踐教學等對策,切實提高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 人體解剖學大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人數多,教師課堂控制難度大,課堂管理和教學效果差
良好的教學秩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而大班教學學生人數多,教室空間大,超出了教師的課堂控制能力,影響了課堂管理和教學效果。目前我校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采取分專業大班上課,一般2~3個班在一個教室上課,人數100人、甚至150人以上。由于人數多,教師不易管理,所以學生缺課,遲到、早退現象比較普遍,同時,教室大,后面同學看不清板書、聽不清講解,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同學甚至講話、睡覺、玩手機等。
(二) 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人體解剖學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是醫、護學生學習后續臨床課的基礎,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人體解剖學為專業課打下扎實的基礎,需要師生在教學課堂上互動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但大班教學存在教學班級規模大、人數多,教師難以關注到每個學生,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實施因材施教,學生也感到被忽視而缺乏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三) 模型使用效果差,考評方法單一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形態結構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模型和教具,如在講述心的結構時,為了讓學生有更深的感性認識,需要使用心的模型講解心的形態結構,但由于大班上課,人數多,空間大,能看清模型的只有前面少數同學,大部分同學沒法看清,這就大大減弱了模型的作用,降低了教學效果。考核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學生學習效果如何?對知識的掌握如何?只有通過考核才能完成,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只憑一張試卷就確定學生成績的考核方法顯然不適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大班教學又給課堂提問、課堂小測和學習態度等考核方法增加了難度,很難把學生課內課外的表現加以考量,造成大班教學考核單一的狀態。
二、 提高人體解剖學大班教學效果的對策分析
(一) 加強課堂組織建設
我校人體解剖學的大班教學一般由2~3個同專業班級學生合在一起,人數100~160人,授課時間為一個學期,由于人數多,時間短,教師很難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所以建立規范的課堂組織是提高大班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
首先,確定的課堂座位。任課老師上課前以小班分區,按學號確定學生上課的座位,貼上班級和姓名,這樣可減少,甚至杜絕遲到、早退、曠課和不認真聽講等現象,教師一看便知哪個班,哪個學生不在座位上,有利于考勤,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其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勤和考核。因為大班上課,學生人數多,如果老師每次都進行點名考勤,必然耗費大量時間,而大班教學的平時考核也是難點。因此把大班分成小班,小班分成小組進行考勤和考核則可解決這一問題。方法是按自然班把學生分成由5~8人的學習小組,每組設一組長,由組員推薦,考勤由組長負責,組長課間報告老師,老師不定期抽查,這樣大班教學考勤難的問題則可輕松解決,大班上課出勤率低的現象迎刃而解。同時把學生個人的課堂表現與學習小組的平時考核掛鉤,如個人無故缺席或上課違反紀律,就扣學習小組平時分,相反小組成員在課堂上表現積極就能加學習小組平時分,這樣學習小組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有利于小組成員養成團隊合作的精神,也利于成員之間形成互相監督、互相管理、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教師課堂管理的控制力。
(二) 小班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人體解剖學的重要部分,但受實驗室、模型、設備等條件限制,我校采取的是小班教學。方法是按授課計劃順序,到實驗課時則改為小班上課,可以是由其他老師同時上,也可以是由同一老師安排不同時間上課。實驗課時的學習小組不變,以小組為單位,安排不同的實驗內容,要求小組成員在課內一定時間內完成,完成后每組派一名同學把實驗內容向全班同學講解,并作為平時考核成績。這樣由于要去講解,每個同學都必須認真思考,動手動腦,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是由于以小組平時成績記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的意識。
(三) 創新教學方法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要提高人體解剖學大班教學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班教學有序、高效,就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并用。教學方法是把“教”和“學”連接起來的紐帶,要提高“學”的效率,老師必須課前根據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骨這一內容時,可以提出“傷筋動骨一百天”的原因;講到胃的結構時提問為什么胃小彎是胃潰瘍和胃癌的好發部位;在心臟的結構這一章節時問學生,心臟病大家聽說過嗎?什么是心臟病,要了解這個問題,先要學習心臟的正常結構作為開場白。這樣根據不同內容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等,使枯燥的解剖學教學貼近生活,集中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解剖學大班教學不再是出勤率低、抬頭率低的代名字。通過不同教學法的使用,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解決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主體地位難以體現的問題。
(四) 多種的考核形式并存
考核是了解教學效率的途徑,是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改變一卷定成績的考核原狀。我們通過學習小組,把大班變小組,平時的考核由小組考核與教師考核相結合,實驗教學成績也由小組考核和教師考核組成,再加上學校組織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多種考核形式并存,既考核了學生的課程知識,又加強了學生學習態度的考核,解決了大班教學考核難的問題。
(五) 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不管那個學校,那個專業,總存在個別老師的課人滿為患的現象,這就說明教師提高自身個人能力,提高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是解決大班課教學效果差的有效途徑。大班教學,人數多,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良好的口語表達吸引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做到講課用語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準確地處理教學內容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降低疲勞感,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面對人體解剖學大班教學現狀,教師應深入探索其教學規律,改變教學思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努力提高大班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孫新.課堂控制策略分析.教研,2011,1,上旬刊.
[2] 王彥輝,張德全.教師的課堂控制策略研究.教育與職業,2010,1.
[3] 李玉俠.試論確定高校大班教學規模的依據.衡水學院學報,2005(3):63.
作者簡介:陳建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