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本文主要采用比較研究法和文獻查閱法,對中國和美國的混合式學習進行比較研究,找出異同點,以更好地指導我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中國;美國
國際教育界對美國的Elearning實踐進行深入反思之后提出混合式學習概念,將面授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汲取各自的優勢,混合學習。其可以作為一種思想或觀念,又可以作為一種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包含多個層次,教學環境開放、交互,師生關系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學習方式強調自主、探究、協作,知識傳遞和課程評價都是多元的、系統的。
一、 中美blending差異
1. Blending之異: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即經驗積累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而經驗的積累需要環境的支撐,通過對老鼠是如何學習的實驗研究發現,生活在復雜環境中的老鼠視覺皮質中每個神經細胞的突觸擁有比單一環境中的多,積累的經驗多,很少犯錯誤,由此證明復雜環境即混合式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美國學習環境blending
根據查閱李睿(親身體驗過美國中小學混合式學習)的研究發現美國混合式學習環境設計為不同學區,即指導區、合作學習區、自學區。不同學區承載不同的學習方式、課桌擺放、技術支持,不同學區的學生根據學習水平的不同進行彈性流動,整個設計體現了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的統一,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理解水平,進而實現認知圖示的境界。
中國學習環境blending
根據我國混合式教育現狀調查,發現混合式學習環境主要以教師為中心的環境設計,區域劃分不明顯,多為小組合作學習環境設計,相當于美國的合作區,指導區混合于合作區。線上學習環境多是通過moodle平臺、微信、QQ等進行,但由于線上學習環境受到家長和學校等外界因素的限制,無法進行推廣,僅有少數教師、少數學科、少數年級應用。綜合以上因素,得出中國學習環境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不足。
2. blending之異:學習資源
混合式學習資源即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運行,并能用瀏覽器閱讀,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資料。具有多樣性、共享性、實效性和再生性等特點,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習資源的種類分為自主性學習資源、交互式學習資源、動態循環式學習資源。學習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促進知識、學生、教師三者形成共同體,知識的更新帶動教師與學生的進步。
美國學習資源blending
美國混合式學習資源建設,按資源來源劃分,分為教師備課、圖書館資源、技術支持的網絡資源。其中教師備課分為縱向備課和橫向備課,教師自主編撰生本教材,且對教材有主觀調整,不按部就班地講授;圖書館不僅可以借書、看書,又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級閱讀,開展閱讀生活,網上檢索信息等;技術支持資源的收集,每人有專屬的ipad或計算機提供保障,依托互聯網平臺,開展頭腦風暴、視頻學習、成果記錄、游戲自測等相關活動,且每個活動都有專門的軟件支持如(schoology在線系統、class、dojo),有效地保證了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學習,教師有計劃、有規范地進行指導。
中國學習資源blending
與美國相同之處,教師備課都是依據網絡資源和課后輔導資料進行,但不同之處,中國教師的備課形式大多僅是同一學科同一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各學科之間無交叉;圖書館僅停留在借書和看書的階段,有的地區學校無對應的圖書館或圖書館不開放;網絡資源的應用僅是教師搜集相關的資源,之后發布給學生,學生線上學習的各個相關項目沒有對應的軟件支持。中國地大物博,學習資源非常豐富,但目前教學中,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都待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資源利用的自主性有待提高。
3. blending之異:學習模式
混合式學習模式即假定能夠使個人達到最佳學習狀態的方法。顛覆性變革模式,其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最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模式。
美國學習模式blending
美國如K-12學校混合式學習模式呈現多元化,種類分為多維度自主選擇的彈性模式、私人定制路徑的菜單模式、多個角度轉換的轉換模式。后者應用較廣,又稱為個體轉換模式、實驗室轉換、翻轉課堂模式三個模式。無論是哪一個模式,都是通過技術的力量走向學習的中心——學習者,并通過“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的契機,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最終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中國學習模式blending
中國混合式學習模式多為轉換模式中個體轉換模式,從在線與面對面的混合中構建混合式學習模式,搭建混合流程,包括三個層次,形式上: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在知識分類上:基于學習目標混合;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參與的學與學習者本身的習相混合。相比美國,混合式學習的內容設計更為廣泛,美國僅局限于學習形式上的混合,而中國在學習形式、知識分類、教學設計上有混合,但中國在每一層面的混合模式創設尚不完善,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教師指導的主導性弱化。
二、 中美1+1>2優化blending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托互聯網,利用線上與線下混合,實現目標。美國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而中國突出以教師為中心,綜合兩者的優勢,發揮1+1>2的優勢,優化混合式學習模式,有效達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借鑒美國混合式學習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
1. 開放計算機課程。將課堂教學劃分成兩部分,60%線下學習,30%線上學習。線下學習指傳統的學習方式,線上學習則是將計算機課程混入各學科的教學中,充分利用資源,計算機教師與各科教師合作,指導學生通過計算機實現對課堂學習內容鞏固、提升、遷移。這樣既培養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又能進行自主學習,或與教師在終端合作或與同學進行交流分享想法,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三疑三探加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適宜在實驗課教學中,尤其是生物實驗,與生活聯系緊密,易理解,易實踐,符合中學生思維發展水平。課前,教師通過微信或QQ平臺發布一些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疑問搜集資料,自己進行探究;課上,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現問題串,并進行探究實驗,教師全程指導,保證方法和方案的正確性;課后,教師以問題串的形式檢測學習結果,學生根據互聯網平臺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問題的答案。
3. 研學旅行。開放生物第二課堂,假期組織進行,開放學習環境,搜集整合學習資源,體會大自然的美,對學生進行智育和德育,同時培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充實感。
三、 展望
經調查發現,美國K-12學校聯邦聯結學院、創新大學預科高中等對混合式學習的實踐應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說明混合式學習對于推進教學改革是有意義的。根據Halverson等研究者在2014年對引用次數最多的出版物進行梳理表明,目前對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解釋很少,筆者認為未來的研究熱點趨勢應包含混合式學習理論模型的探索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
參考文獻:
[1]崔鴻.混合式學習設計:生物學教學論課程改革實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楊宗凱,2013.2-5.
[2][美]布蘭思福特.人是如何學習的[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5-106.
[3]李睿.混合式學習:美國中小學的“整合”式教學策略[J].教與學,2016,31-32.
[4]石小岑.美國K-12混合式學習模式變革的多元化路徑[J].遠程教育,2016,55-57.
[5]馬志強,孔麗麗,曾寧.國內外混合式學習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J].學術時空,2016,50-53.
作者簡介:
王曉宇,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