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誦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憑據,誦讀能使小學語文教學生機盎然,讓學生語感培養有了憑借,讓學生人文素質得以培養。合理運用誦讀,小學語文教學必然會事半功倍,靈活自如,得心應手。基于此,誦讀,可謂小學語文課堂的源頭活水。
關鍵詞:誦讀;小學語文;課堂
一、 誦讀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
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工作,誦讀能力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憑借。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誦讀。著眼誦讀,小學語文教學就活了起來。
二、 誦讀能使小學語文課堂生機盎然
科學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有效注意力在9—25分鐘,最佳注意力在10—18分鐘,也就是說,一節課40分鐘,有接近一半的時間孩子的注意力不是處于亢奮狀態,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把安排新知識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那么,剩下的20分鐘如何安排?合理安排聽說讀寫的活動,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其中,讀的意義又值得探討,語文之美在于誦讀,尤其是小學生的誦讀。過去私塾先生教書,常常讓孩子搖頭晃腦的讀書。孩子讀書也往往如唱歌一般,因此被批駁為死讀書。其實不然,深究其理,又何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一篇課文,如果只是老師枯燥地講,學生必然厭倦,如果只是學生的聽與寫,那么語文教學也必然會流于死板僵化。讀,就自然成為最佳輔助方式。齊讀,讓全班人參與,課堂氣氛自不必說。讀,有利于對文本的理解,其效果也不必說。分男女生讀,教學必然活躍有趣,指名讀書,教學必然富有感染力。誦讀,學生必會喜歡課堂,而不會游離于課堂之外。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錢金濤老師有過一個課題為“親在”,我想,其核心內容是指學生的全員參與吧。
三、 誦讀,是學生語感培養的最佳憑借
誦讀,是學生語感培養的最佳途徑。孩子的語感從何而來,光靠聽說寫是不夠的,誦讀就自然成了學生語感培養的最佳途徑和主要憑借?!拔恼虏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低年級側重于淺顯的課文,中年級側重于較長篇幅的課文,高年級側重于稍微難一點長一點的課文。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匆匆》《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兩小兒辯日》等。在熟讀中,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相應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感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在教學中,天長日久的積累,孩子的語感就像春雨潤物般得以形成。果真如此小學語文教學定然會充滿無限美感和詩意。
四、 誦讀是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最佳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的宗旨,一言以蔽之,就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盡管小學語文教學就知識層次與能力目標而言均處于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但是,人文素養的培養卻是重要的內容。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除了安排不少中外優秀短篇散文外,淺顯的古詩文也占有不小的比例?!鹅o夜思》表現了思鄉情懷,《早發白帝城》的優美意境,《兩小兒辯日》的科學道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愛國精神,《芙蓉樓送辛漸》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詩人對朋友的美好祝愿等,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加強學生古詩文積累的最佳內容,合理利用課內外時間進行誦讀,學生的人文素養必然能得到很好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必然會得到陶冶。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實在是一言中的。
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必要憑借,然而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中,誦讀,往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于現在很少能聽得見孩子放聲朗讀或者背誦的聲音,也很不容易聽到小學教師里邊整齊的朗讀背誦的聲音,甚至還偶爾會聽到初中高中教師嘆息現在的孩子誦讀能力不強的抱怨,究其原因或許是小學語文教師對誦讀的重視不夠吧?若能重視誦讀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則必會事半功倍而大有作為。宋代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誦讀,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參考文獻:
[1]陳閱平.新課程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研究[D].魯東大學,2016.
[2]余陽陽.小學古詩教學設計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高雅.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6.
[4]王南燕.高效課堂下延吉市第十二中學語文導學現狀調查分析[D].延邊大學,2016.
作者簡介:吳光瓊,重慶市巫溪縣中梁鄉星溪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