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03年起試點,社區矯正工作在我國實踐已有14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社區矯正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持續跟蹤完善社區矯正制度,加快推進立法,理順工作體制機制,加強矯正機構和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社區矯正工作水平。近年來,各省市地區廣泛動員各種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形成了專業社會組織、基層自治組織、矯正小組、志愿者團隊、群眾組織等多股各具優勢的隊伍,打造多維度幫扶的參與格局。如何創新社區教育,推動社區教育發展,是學界和實務界一直在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社區矯正;創新;制度建設;司法行政機關;刑罰執行方式
社區矯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指針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這四類犯罪行為較輕的對象所實施的非監禁性矯正刑罰,是一種“沒有圍墻”的管教模式,其非監禁刑罰的性質可以使社區服刑人員在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生活的情況下,借助政府、社區、社會愛心人士以及親人的幫助更好地適應社會并且回歸社會,實現再社會化的過程。根本宗旨是通過采取較為寬緩的教育和公益勞動的感化模式來洗刷社區服刑人員的心靈,使其獲得重生,回歸正常社會。
當前,在我國社區矯正實踐中監管方式較為單一,對矯正對象不加區分,進行統一模式的管理,忽視矯正對象的個體特征,會引起不同類型的矯正對象在相互比較中產生對矯正政策的不滿,對矯正措施的抵觸。而且部分個體情況的一體化對待,使我國下大力氣投入到社區矯正工作的行刑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合理優化使用,很不科學,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因此,近年來各省市、地區司法局以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目標,以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質量為重點,規范社區矯正工作的執法程序,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執法水平,不斷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 “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項目”模式
2017年6月15日,汕頭市司法局舉行“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項目合同簽約”暨“政府購買社區矯正服務項目”啟動儀式,標志著汕頭市社區矯正工作新模式的全面啟動實施。把社區矯正業務工作中非執法類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轉由社會組織承擔,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參加社區矯正工作,逐步建立起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的,以司法行政工作者為核心,社會工作者為輔助,社會志愿者為補充的社區矯正教育矯治工作新格局,通過發揮社工“助人自助”的精神,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幫助社區服刑人員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協助他們適應社會,進而順利回歸社會,從而有效預防重新違法犯罪,對于維護好汕頭社會和諧穩定,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促進“平安汕頭”建設,都具有深遠和現實的意義。
二、 “集中教育”模式
通過參加集中教育,可以強化社區服刑人員的在刑意識和認罪悔罪意識,既起到懲罰教育作用,也能提高社區服刑人員自我認知和文化素養,督促社區服刑人員自覺接受社區矯正,確保社區矯正各項監督管理規定得到有效落實,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的目的。集中教育主要包括公益勞動、集中學習、完善檔案以及觀看警示教育紀錄片等方面,通過集中教育模式,將讓社區矯正人員進一步端正思想態度,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幫助矯正人員進一步樹立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從而使他們嚴格遵守社區矯正各項管理規定,服從監管,更好地接受教育矯正,強化服刑意識,嚴格遵守社區矯正工作紀律,以實際行動矯正自己的行為,預防重新違法犯罪。
以湖南省邵陽市司法局為例,社區服刑人員在實施矯正期間,按照入矯教育、常規教育、解矯教育三個階段,突出加強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增強社區服刑人員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和悔罪自新意識;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規范的教育,內容包括社區服刑人員列隊、手語操、日常報告、點訓等,增強社區服刑人員的身份意識和服刑意識;對有勞動能力的社區服刑人員組織參加社區服務,邀請專家開展心理矯治,幫助服刑人員健全人格,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三、 “電子信息管理與互聯網+”模式
做好基礎網絡建設相關工作,推進省、市、縣、鄉社區矯正工作機構聯網,實現網絡全覆蓋,注重核心網絡設備安全備份和運行維護,積極制定應急預案,是夯實社區矯正執法信息化基礎。以山東省為例,全省社區矯正監管指揮平臺建設進行試點運行,依托內網的電子專線,執法人員配備移動執法終端“矯務通”后,可實現對全省社區服刑人員從接受矯正到解除矯正的全程監管跟蹤,包括人員信息、日常管理、教育幫扶等,還可實現對服刑人員實時定位、軌跡查詢、越界警報等。
此外,以江蘇為例,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有著廣大群眾基礎的平臺來拓展教育空間,延伸教育時間,提高社區矯正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相關社區矯正微信公眾號除設“法律法規”“工作流程”“教育警示”等常規欄目,還根據教育矯正效果反饋,結合時事熱點和中心工作開設“熱點解讀”“法律講堂”“心理健康”“心靈美文”“人生感悟”及“本期測驗”等互動欄目,增強服刑人員的參與性。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使用,打造了“互聯網+社區矯正”工作新模式,搭建了網上學習平臺,在社區矯正管理機構、社區服刑人員和社會公眾之間架起一座“微橋梁”。
參考文獻:
[1]馬志昊.淺述社區矯正制度[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2.
[2]于濤.我國社區矯正制度構建與完善的戰略構想[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6.
[3]于濤.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新疆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4.
[4]阮傳勝.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緣起、問題與完善[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01.
[5]李鳳軍.論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蘭州學刊,2013,08.
[6]張建.淺議我國社區矯正制度[J].商,2013,21.
作者簡介:
周裕,四川省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