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
【摘 要】 現如今,科技創新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政府也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科技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本文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系列數據,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客觀分析存在的差距,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科技創新 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把科技創新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近年來,鹽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科技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科技創新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加以重視。本文通過2015年蘇北五市全社會科技創新發展系列數據,客觀分析我市科技創新能力與其他地區之間存在的差距,為推動我市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出合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我市科技創新基本情況
2015年,我市科技創新企業單位數3828個,比上年增加154個,增長4.19%。其中,有R&D活動的企業1058個,蘇北排名第一,比上年增加294個,增長38.48%。R&D經費投入76.61億元,蘇北排名第二,比上年增加10.63億元,增長16.1%。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0.92%,比上年增加0.05個百分點。科技進步貢獻率52.5%,比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
二、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對比分析
(一)科研機構情況
從工業企業單位數來看,2015年鹽城共有3828個工業企業,在蘇北五市中最多。其中,擁有研發機構數最多的也是鹽城,達到1436個,占蘇北五市研發機構總數的26.45%。從科研機構占工業企業比重來看,鹽城排第二,占比37.51%,比徐州少2.34個百分點。從科研機構增速來看,蘇北五市平均增速20.05%。鹽城為36.24%,高于平均增速16.19個百分點,居蘇北第二。
(二)R&D人員情況
從R&D人員總量來看,鹽城為3.21萬人,居蘇北第二,比第一名的徐州少0.69萬人;從R&D人員增速來看,鹽城R&D人員總量比去年增長17.54%,在蘇北五市中排第二,增速僅次于宿遷;從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來看,鹽城為26161人年,居蘇北第一,占蘇北五市比重為31.62%。
(三)R&D項目情況
從R&D項目總量來看,蘇北五市R&D項目總數19475個,鹽城4700個,占項目總數的24.13%,居蘇北第二。從R&D項目增速來看,鹽城R&D項目增速27.13%,居蘇北第一。
(四)研發經費投入情況
從研發經費總量來看,蘇北五市研發經費投入總量289.31億元,占全省比重的16.06%。鹽城研發經費投入76.61億元,居蘇北第二,占蘇北五市研發經費總量的26.5%;從研發經費增速來看,蘇北五市平均增速16.7%。鹽城研發經費增速16.1%,低于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居蘇北第三。從研發經費占GDP比重來看,蘇北五市研發經費占GDP比重為1.75%。鹽城是1.82%,高于蘇北平均水平0.07個百分點,居蘇北第二。
(五)科技專利情況
從科技專利申請量來看,鹽城擁有專利申請數4768件,占蘇北五市總數的27.09%,居蘇北第二。從科技專利構成來看,鹽城發明專利擁有量仍居蘇北第二,為1852件。專利增長速度來看,蘇北五市專利申請平均增速16.3%,發明專利平均增速9.64%。鹽城專利申請、發明專利增速均居蘇北第一,高于平均水平34.09個百分點和23.02個百分點。
三、我市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
從本科及以上R&D人員占比來看,蘇北五市R&D人員中,本科及以上的6.27萬人,占比61.41%。鹽城本科及以上的1.66萬人,占R&D人員總數的51.73%;低于蘇北五市平均水平9.68個百分點,在蘇北五市中僅高于徐州。宿遷本科以上人員占比高達66.77%,居蘇北第一,比我市高15.03個百分點;連云港、淮安也高于鹽城,分別為65.03%和53.49%。
(二)政府資金投入偏少
從政府資金投入占比來看,我市政府資金投入2.97億元,占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為3.9%,居蘇北第三,僅高于淮安和宿遷。連云港最高,占比為5.3%,比我市高1.4個百分點。徐州排第二,與我市基本持平。淮安占比為3.5%,與我市差距很小。宿遷占比最低,為1.3%。
(三)對境內高校研發經費支出偏少
從對境內高校支出占比來看,蘇北五市R&D經費外部支出中,用于對境外高校的支出4.06億元,占比31.93%。宿遷和淮安對境外高校支出占比達64.78%和59.9%,均高于蘇北平均水平,分別居蘇北第一和第二。徐州、鹽城、連云港均低于平均水平,鹽城對境外高校支出占比25.56%,低于平均水平6.37個百分點,居蘇北第四位,僅高于連云港。從對境內高校支出增速來看,淮安和宿遷增速仍然最高,鹽城和徐州均為負增長。
四、促進我市科技創新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科技投入體系
研發經費投入是研發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投入在企業研發經費中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強財政投入,重點支持重大的、有潛力的研發項目活動;與此同時,激勵企業自身加大研發投入,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境外資金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最終實現以政府鼓勵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渠道投入為重要支撐的全社會科研投入體系。
(二)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科技創新活動離不開人才,科技人才匱乏是阻礙我市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機制,根據科技企業需求培養專業型、技術型科技人才,同時要加大人才引進制度和激勵機制,對科技人才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能夠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斷發展和壯大創新人才隊伍。
(三)促進產學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加大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充分整合科技資源、教育資源和產業優勢,建立完善的產學研緊密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對于關系產業發展的重大課題,從立項開始,就要積極合作,進行聯合開發,發揮雙方優勢,提高科技成果的研發質量和轉化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