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技術課程,理論是基礎,操作是關鍵。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樹立與終身學習和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意識,形成積極的信息技術學習態度。因此理論知識也很重要,但是理論課本身就是枯燥無味,而且有的概念很難理解,因此怎樣提高理論課的課堂成效是教師研究的一個方向。
關鍵詞:理論課;課堂教學;學習興趣;課堂成效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已經不再如以往著重于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樹立與終身學習和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意識,形成積極的信息技術學習,也就是在生活中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因此,信息技術理論課程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重要。
無論是初中或是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一般開始時都是些理論課。教師在講解這些課程時,感覺講得特別辛苦,學生也聽得特別吃力。學生本來對計算機挺感興趣的,可是開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擊,經常對一些新概念聽得滿頭霧水。什么是信息?計算機的組成有哪些?計算機有哪些應用?計算機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這部分知識內容既沒有網絡世界的繽紛多彩,學習過程中學生也體驗不到在使用工具軟件中的創作激情和作品獲得成功后的喜悅。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遠不及能帶給他們創作激情的應用軟件,更不能與掌握后能讓他們在網上盡情暢游的網絡知識的熱情相比。針對這種情況,我結合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理論課的一些教學方法,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討怎樣能上好一節中學信息技術理論課。
一、 讓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要讓某些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首先教師必須用通俗的語言結合身邊的例子來闡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術第一課話說信息技術中講述“信息的含義”,課本中的概念是廣義上信息是事物運動狀態以及運動狀態形式的變化。狹義上指人們所能感覺到并能被理解的東西。這樣的定義對學生來說十分的抽象。因此,我用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展示“烏云來了”“電閃雷鳴”“下雨了”,來表述在我們生活中,這些圖片和動畫表達了天氣的狀態和天氣的變化這個信息,同時這個信息是通過圖片或動畫傳遞給我們的。這個方式更好地使學生理解廣義上信息的概念。接著,用“你來比我來猜”這個小游戲,一個同學用各種方式表達如“洗衣機”“月亮代表我的心”“下雨”之類的教師事先找好的詞語,另外一個同學通過該同學的表達猜出他所要表達的信息。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切身理解信息是能被感知并能被理解的東西這個狹義上的概念。以上方法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用通俗的語言結合身邊的例子是信息技術理論課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
二、 增加理論課的趣味性
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用觀看視頻,游戲法,知識搶答法等來豐富課堂的內容。例如,在第一點中的例子中我就使用了觀看大量的圖片、視頻,結合歷史故事,做游戲等來講述信息的概念。除此之外,在講述信息的特征時,我用了許多圖片和例子來進行闡述。例如,信息的真偽性,我用了兩張圖片,一張是真實的照片,一張是P圖后的照片。圖片一展示出來,孩子們便哄堂大笑,教師在此時引出信息是有真有假的特性,同時引出在網絡時代,我們應正確地識別信息的真偽,提升了學生們的信息素養。在課后知識鞏固環節,為了讓學生對信息的特征能有更深刻的記憶,我設計了知識搶答,并準備了一些小禮品,孩子們興趣盎然,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趣味性,使理論課不再枯燥。
三、 在理論課中,盡量讓學生成為主體
盡量讓學生成為主體而不是教師單純地“授”,學生簡單地“收”。例如,在講述什么是信息時,就可啟發學生尋找“你身邊的信息有哪些?”在講述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時,可讓學生自己舉例還有哪些事例體現了身邊的信息。再如,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信息的智能化加工”這一課中編程對于沒有學過編程的高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這一課中我事先設計了一個簡易的只有加法的計算器小程序,讓學生通過設計的過程,理解編寫程序的基本過程,同時,讓他們自主延伸,豐富和加深這個小程序。這樣學生在學的基礎上更多地是自行探究這個過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 理論課的教學實例必須有針對性
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這一課中,我先設計了只有加法的計算器小程序。有人會覺得這個程序過于簡單,由于本人所教學生知識水平不一,且屬于基礎較薄弱學校的學生。因此,不用盲目地使用課本上的例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設計相應的例題,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
總之,信息技術理論課應該以人為本,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加強學生獲取、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為目的,以培養素質全面,適應社會,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為長遠目標。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開渠道,廣開思路,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理論課變得更通俗,更有趣。
參考文獻:
[1]王小龍.淺談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術理論課[J].中學時代,2013,24.
[2]魏玉鳳.建構主義理論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5.
[3]王建國,張立穎.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0.
作者簡介:
姚艷彬,教師,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泉州第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