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這些問題的處理需要花費很多的功夫。不管怎么處理,教師都要考慮到孩子的情況,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范圍,采用可靠正確的方法。本文主要就自己的教學經歷對小學英語課堂學生行為問題處理方法談自己的建議,希望對自己今后的教學工作以及小學英語課堂都能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問題行為;處理方法
課堂管理不僅僅是小學英語課堂需要研究的,不管是什么課堂,課堂管理都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學生的知識吸收量與課堂行為的處理效果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小學英語課堂的學生行為問題得到好的解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異常和睦,英語教學質量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當然,如果問題處理不當,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好,學生很有可能產生厭學行為。所以,對于英語課堂行為問題的處理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一、 問題行為普遍存在
小學生相對來說年齡較小,自律能力不強,英語課堂問題行為是很難避免的,所以也是普遍存在的,小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只是英語其他學科都有問題行為的出現。當然,一般來說,這種課堂行為問題發生在學困生上較多,自然,優秀生也有部分有這種情況,只不過情況比較少見。
二、 問題產生原因
雖然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但是課堂行為問題的出現大部分責任來自于學生,很少是由教師造成的。所以問題產生的原因需要在學生上找。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不討厭英語,很熱愛英語,那么在英語課堂上他是很少會出現發呆、搞小動作等這些事情來的,因為他對這些感興趣,老師講的是他感興趣的,他肯定會認真聽講。相反,如果學生討厭英語,他在學習過程中看到英語頭就大,試問有誰能在這種心態下上英語課還能全身心投入進去?而且小學生本來年齡就小,他們思想還不成熟,約束能力也差。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英語這門學科本身的性質。不只是小學生,很多大學生在英語這門學科上都有厭煩情緒。英語發音、單詞、語法等等這些對于小學生這類剛開始接觸外國語言的群體來講沒有什么吸引力而言。
還有就是老師的原因。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老師的講解呆板枯燥無味,不夠生動,或者說是老師只管在課堂上噼里啪啦地講,與學生們很少互動。英文作為外國語言,對于那些語言感知力弱的同學來講如同天書。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沒有采用一些技巧講課,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生很容易開小差。
三、 處理方法
(一) 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與課前準備的習慣。
不管我們是在小學還是大學,總有老師苦口婆心地叫我們上課之前要預習功課,由此可見預習的重要性。而且根據研究表明,上課之前預習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怎樣讓學生主動提前預習呢?尤其是小學英語這一門困擾大多數英語老師的學科。據調查顯示,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剛剛開始接觸英語,對英語不了解,而且也沒有什么有用的工具書。還有的孩子家里面的父母也不懂英文,對孩子的英語預習沒有任何幫助。所以在這里建議教師們給孩子們的預習任務中,一定要有預習內容和預習方法提示。教師最開始可以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比如看看教材后面的單詞表,把一些生詞的中文先記下來,等上課老師講到的時候印象也會更加深刻。讓學生知道怎么預習,并且完成相關的預習作業,切記,這里的預習作業不要太多,否則會給學生帶來疲倦感,沒有心情預習。為了監督孩子們的預習,可以在課前讓小組長檢查組員的預習情況,并予以記錄,做得好的由老師并入期末獎勵中,反之則得不到獎勵。
(二) 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討論習慣。
在小組學習中,討論是必不可少的。在這里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討論學習習慣,尤其應注意讓孩子獨立思考,不要聽到小組成員的想法就只局限于一個想法沒有自己的思想。還有就是要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認真傾聽小組成員的想法和意見,因為是小組任務一定要懂得合作,自然課堂紀律是必須要遵守的。
相信大多數英語老師或者其他老師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不讓孩子們討論時總有人在討論。而真正讓他們建立小組進行討論時經常會一片沉默,這是許多老師苦惱的問題。小學生應該怎樣討論英語,怎樣合作學習呢?首先老師必須要明確告訴學生他們的討論內容,否則孩子們可能會討論到與內容無關的話題上。不管討論什么,都建議教師們在討論結束后抽問學生關于討論內容的問題,以測試孩子們是否真的在認真討論。比如,讓學生討論Favorite festival,討論結束后不僅讓學生只回答節日,可以繼續追問Why,為什么喜歡來檢測學生是否有實際討論。
在每個班上每個小組內總會有學生的性格基礎不同之處,有靦腆的孩子由于性格原因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去,有成績差自信不足的同學沉默,這樣子就無法讓小組討論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這個時候就需要小組長的領導能力了。小組長對組內成員的情況比較了解,討論任務下達后,小組長根據自己對組內成員的了解可以將任務分開交給不同情況的同學,對于成績優秀的可以安排難的任務,對于成績差一點的同學首先是交給他們輕松任務,其次還要指導他們跟他們一起完成任務,爭取讓小組內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發揮出來。當任務都完成后,將各自的成果分享出來,懂的同學向不懂的同學講解,這樣子可以避免沉默同學的出現,也可以增進組內成員的感情,也能培養小組長的領導能力。
(三) 提高學生及時反思及整理學習資料的能力。
英文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把每天學到了什么寫在一個本子上,并自我總結反省每天的表現:今天的預習認真了嗎,討論是否參與進去了,在回答老師問題時聲音洪亮嗎,今天寫的單詞是否工整,今天還有沒有不懂的東西等,在反省中逐步完善自己。
小學生必備的一樣東西就是糾錯本,糾錯本不只是單純地記錄錯題,它還可以記錄重難點單詞及詞組,記錄一些不會的語法,還可以記錄一些特別的單詞,一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但是可能難的單詞。這樣的糾錯本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隨時都可以用到它,遇到想記的就拿出它來記。不管是小學還是大學,這樣的糾錯本都值得擁有,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
(四) 從教師自身出發,及時給予學生課堂行為的有效評價。
小學生如果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天兩天的堅持是不夠的,需要很長時間去規范。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平時的幫助。有研究表明,老師的表揚在一定程度上比批評更有教育效果。試想一下,如果每天老師在你面前嘮叨說你這里不對那里也不是你會是怎么樣的心情。但是如果老師經常表揚,在表揚之后跟學生說如果這個你能夠再怎么樣就更完美了,我相信大多數小學生會喜歡第二種老師,并且會努力向老師說的那個方向前進。所以老師說話要有技巧,如:“你說得很正確,要是語言表達再清楚一點聲音再響亮一點就更好了。”
通過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學生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會讓學生增長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學習也開始有興趣。久而久之,班級學生的狀態會越來越好,學生的好習慣也會逐步養成,課堂行為問題也會慢慢減少。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英語本就是一大難點。小學生年齡還小,接觸新的事物會有一點點的慢,也特別容易排斥英語。這個時候就更需要教師的理解與幫助,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四、 結論
良好課堂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教育教學的一大關鍵,但是任何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堅持,特別是英語這一學科。不管解決英語課堂學生問題行為這條路有多長,老師與學生都應該不懈努力,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研究及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卓麗華.運用游戲教學法構建中職幼師專業特色的英語新課堂[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孫敏.新課改下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4]曹劍波.英語交際教學法與英語傳統教學法在初中課堂的結合與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5]孫麗娟.合作學習在學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
滕菲,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八都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