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以推理小說而聞名,他筆下的一個個案件,不僅有著推理小說必備的高明的作案手法,而且也深刻地折射出社會現實,以及他所想表達的關于人生與社會的思考。而這些思考,對中學生的價值觀也有著正面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東野圭吾;表達情感;人文情懷;分享;平等;尊重
伏爾泰說:“當我讀一本好書時,仿佛和一位老友重逢。”在浩瀚書海中,若能遇見三兩知己,也不失為一件幸事。而倘若有這樣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就像你的知己一樣,給你帶來有意義的幫助,那么,我們應該感謝他。東野圭吾,日本當代作家,以推理小說著名。但我想聊的,不是他寫推理小說的手法有多高明,而是他在一個個案件背后,對人性的思考,以及作品背后流露出的價值取向對中學生的引導作用。
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當今社會,關于高中生“立德樹人”的要求越來越明確。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高中生,應該是富有人文情懷和正能量的。
在小說《新參者》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婆媳,在外人看來,關系不好,時常會因為生活瑣事鬧矛盾。婆婆嫌棄兒媳懶惰,兒媳嫌棄婆婆不知變通。而實際上,兩人的關系并沒有那么緊張。婆婆要去旅游,因為牙不好不能吃硬的東西,于是兒媳就買了一把食用剪,讓婆婆吃飯時碰到硬的東西就剪一下。婆婆知道兒媳喜歡Hello Kitty,就準備去旅游的時候給她帶紀念品。其實兩個人內心都是在為對方著想,卻羞于表達,要用爭吵來掩蓋對彼此的關心。而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并不罕見,我們總是要以沉默甚至爭吵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關愛。
東方人的情感是含蓄細膩的,似乎很難把“愛”字直接掛在嘴邊。就好像翻譯家夏目漱石在課上曾說:“日本人是不會直接說‘我愛你的,他們會說:‘今晚月色真美。”誠然,月色真美有它獨到的意境,這個段子也在網絡上成為佳話,但是,我們仍然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我們心中的愛。一個懂得表達愛的人,注定會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他會從生活里的點滴汲取快樂和溫暖,并把這些善意分享給他人,就好像潤物的春雨,綿綿如絲但卻滋潤人心。
當我們學會表達愛,還要學會把溫暖分享給他人。《解憂雜貨店》是東野圭吾作品里極少數和推理、破案沒有關系的,但是,它卻以溫情的筆調大受好評。該書描繪了一家會給人們解決煩惱和困惑的雜貨店以及來到這家雜貨店尋求幫助的人們的故事。有讀者說:“《解憂雜貨店》就是在晴好的日子里泛舟湖上的美好時光,那些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的細節:被風吹皺的水面、遠處不知名的野花傳來的淡淡香氣、清澈的水底下輕輕舞動的水草,還有錯船而過時陌生人微微頷首的微笑,都是組成這個幸福畫面的必備元素,也是不能輕易舍棄的羈絆,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一樣。”
一家會幫你解決煩惱的雜貨店,聽起來是那么不可思議,又是那么溫暖,倘若現實中真有一家這樣的雜貨店,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時人常說,當下的中國社會變得非常冷漠,鄰里之間沒有人情味,“扶不扶倒地老人”成為飽受爭議的話題,人們之間的溫情似乎消失了,那種相互幫助的質樸的情感好像也漸漸淡化。所以,《解憂雜貨店》的出現,與人們心中的渴望相呼應,也向人們呼吁找回那失去的溫情。對我們中學生而言也是如此。我們不要吝嗇為他人付出,哪怕只是微薄之力。因為你的幫助,哪怕在你看來微不足道,對他人來說,都會成為一段溫暖的記憶。漫畫家綠川幸曾說:“我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因為曾被溫柔的人那樣對待過,所以深深知道那種被溫暖相待的感覺。”她描繪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被人善待,所以也想回報,想善待他人。
康有為說:“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學會表達愛、學會幫助他人可以達到“相親”的境界,但還要學會“平等”,我們才能創造一個“大同”社會。
在小說《單戀》中,東野先生講述了這個世界上一個特殊的群體:性別認同障礙者。即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性別,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生理上表現為男人或女人,心理上卻覺得自己是相反的性別。
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取向,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怪異目光。在很多人眼里,這樣一個群體,會被當作“異類”,而東野在書中就為這樣的一群人發聲:“人類害怕陌生的事物。因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再怎么強調‘性別認同障礙這個字眼,世上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想要被接納的心情,大概今后也無法傳達給一般人吧。”書中的女主角是個性別認同障礙者,她曾礙于現實想像一個普通女人那樣生活,可當她發現她不甘于這樣的生活時,她選擇了離開,做真實的自我。可現實總是那么殘酷,處于社會邊緣群體的她很難真正融入這個世界。書中還寫了其他幾位性別認同障礙者,他們或者選擇了逃避,或者選擇了艱苦又堅強地活著,但一切似乎顯得那么蒼白,因為這個社會,不承認他們。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我們要用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哪怕他們看起來與這個世界是多么格格不入。只有當尊重、平等在這個世界生根發芽,社會才會更加地和諧和公平。
東野圭吾的作品里多用一個案件來反映一個社會現實,或者傳遞著他想表達的關于人情冷暖的看法。或許有人說,讀小說是浪費時間,但在我看來,東野圭吾的作品給了中學生很好的價值觀引導。無論是對愛的表達,抑或是幫助他人、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無不滲透著他對一個人所要具備的健康人格的期盼,而這些,也恰恰是當下人們日漸缺失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更應該慢慢吸收這樣的價值觀,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有人說,如果說文字落在哪里,心里的花便開在哪里,無論它是賞心悅目,還是芬芳留情,東野的花只是淡淡的雛菊野香,他沒有詞藻上的華麗,萬紫千紅的奪目,他只會用簡簡單單的意向,白日、流星般的短暫輝煌,依然可以寫情入骨,觸及到人的心底。東野文學的魅力大抵如此吧。
當我新讀一本東野圭吾的書,就像新認識了一位朋友,當我讀完它,就好像了解了它多一點,也了解了這個世界多一點。
指導老師:毛萍萍
作者簡介:
何靜,福建省德化市,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