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改革的全面深入,城鎮下崗人數以及農村的勞動力剩余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進城打工。因此,一批新的群體由此產生,那就是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一起生活,越來越多的兒童缺少的是家庭的溫暖和教育,沒有監護人在身邊細心地指導,導致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以及身心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為了關愛這些留守的兒童,班主任就要肩負起更重的教育任務。
關鍵詞:留守兒童;關愛;健康學習
一、 引言
由于缺少監護人的教育和管理,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差、社會道德水平缺失以及信仰概念的模糊在未來的發展中存在很多的隱患。那么,班主任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改善這一現象呢?
二、 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的時候年紀都還很小,過早的缺失了父母的關愛,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在等待父母歸來的日子里,承受著本不屬于這個年紀里的親人離散的辛酸。由于對父母的思念,導致這些留守兒童上課時候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緒也比較低落,思想上經常會開小差,面對一些生活上的困難會有強烈的無助感,長此以往,會變得不愛與人交流,性格內向且孤僻。再者,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背景不盡相同,所以,更多的是需要班主任密切地關注,走進留守兒童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幫助和指導。
(一) 班主任要清楚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檔案中要詳細地記錄留守兒童的姓名、年齡、出生年月、家庭住址以及父母外出工作的地點和父母的聯系方式,并且還要記錄現有監護人以及其聯系方式,對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地記錄建立成檔案體系,方便和家人溝通輔導。
(二) 和留守兒童交談的時候,要盡可能地營造活躍、輕松的氛圍,讓留守兒童可以在愉悅的環境中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交談期間,班主任要注重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歡樂和悲傷,要經常站在留守兒童的立場上去思考和考慮問題,給予盡可能多的關愛。與此同時,班主任也要將自己內心的關愛進行表達,讓留守兒童明白,身邊還是有溫暖存在的。
(三) 要不定期地進行家訪,以便能夠更真實地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并且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家訪的同時也可以了解現有監護人對孩子的態度,及時進行溝通和輔導。
三、 充分發揮班集體的作用,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一) 每個成長背景下的事物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群體有群體的特征,個體有個體的特征,具體到某個問題上也會有不同的特征。所以班主任要走進他們,去了解具體的情況,展開教育和關愛活動。走進留守兒童的世界并真心地接納他們之后,你會體會到他們的所思所想,可以在具體的事物上面解決他們的困難,不管是思想上的困惑還是生活上的難題,都可以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去解決,哪怕只是營造一個愉悅舒心的環境,都是在彌補留守兒童心靈上缺失的那份家庭的溫暖。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不僅可以鍛煉留守兒童的身體,增強其體質,還可以增長他們的知識和見聞,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可以讓留守兒童有了一個新的視點,充分地去展示特長和品質,在活動中找尋快樂,同時還可以建立深厚的同學情誼,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快樂,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展示各方面的才能,提高自信心。
(三) 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小組。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小組,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全程參與,每個老師負責一到兩個留守兒童,進行家庭溫暖的體驗,在學習以及生活上給予幫助和關心,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 搭建留守兒童的親情橋梁
(一) 定期幫助留守兒童給父母通電話。
留守兒童更多的是渴望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種期望是任何感情都無法代替的,班主任老師可以教孩子們如何與父母進行溝通,建立起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對于很多貧困地區,留守兒童以及其家庭,并沒有便捷的通訊工具,班主任老師可以組織定期的電話溝通活動,利用學校或者自己的資源設備,幫助留守兒童聯系遠在他鄉辛苦奮斗的父母,不僅要孩子們自己和父母通話,老師也要和外出務工的家長就孩子近期的學習以及心理狀況進行溝通,讓遠方的父母可以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能緩解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之情,讓他們不再有強烈的孤獨感,產生自信心,進而也可以減少和預防他們的不良行為的發生。
(二) 開展感恩活動。
開展感恩活動,讓每個留守兒童定期給父母寫一封信,信中記錄近期生活的點滴、學習的狀況以及對父母艱辛奮斗的感恩。這項活動,不僅可以給留守兒童一份心靈的寄托,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在相互的通信往來中,鞏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情,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和人格的升華。
五、 爭取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留守兒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想要做好這一方面的問題,單單靠班主任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和支持。作為班主任而言,做好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是本職工作,但與此同時,也要爭取學校對班級工作的支持,為班主任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創造寬松的環境,獲取更多年輕骨干教師的參與和指導。還要積極爭取校外的資源,比如一些有愛心的企事業單位對留守兒童的資助,營造濃厚的關愛氛圍和社會環境。
六、 結束語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我們要團結各界力量去關注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這一詞語永遠的成為歷史。
參考文獻:
[1]高萬郁.高校圖書館流通部“小事”之我見[J].圖書館建設,2011.
[2]楊錯,蔣若冰,熊麗.第二代學科館員的學科化服務[J].圖書館學刊,2010,(10):52-54.
作者簡介:
黨松珍,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宮里鎮雷村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