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加瑪麗?阿卜力米提??
摘要:在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中,漢語教學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分為課程、教材、課堂教學、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管理的評價幾部分。本文中筆者對少數民族教學的評價體系構建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并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幾項內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評價在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中有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評價體系有著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以及漢語教學的質量進行檢查和反饋的作用,它還可以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成效進行客觀的評價,進一步幫助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更加順利的開展。
一、 如何設計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評價體系
我國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建立起一套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系統,并改變以往將考試作為重點的終結性評價,將重心放在形成性評價上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評價系統。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的一項基本的建設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科學、規范的漢語教學評價體系和實施制度,一個完善的漢語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教材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進行評價以及教學管理評價等幾個部分,漢語評價體系中還應當有專門的評價標準來對教師的能力和資格、學生的漢語水平和漢語交際能力進行評價。
1. 課程評價
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包括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專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大中小學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這幾種教育類型有著不同的課程設置、教學年限以及教育類型、培養的目標,但是無論是專業還是普通教育、學生和成人教育,以及學歷和非學歷的教育都有著自己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以及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指對教學的計劃、評估、實施、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項內容進行全面的設計,主要的作用是規定和描述語言學習的性質、方法、途徑、目的、學生和教師的作用等問題。教學大綱雖然也對這些內容進行規定,但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細化和歸納處理,而在教學評價中最重要的是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內容設置和課程設置,針對每個課程建立一個評價標準,用來評價和監控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從而確保漢語教學可以科學、有效地進行。
2. 課堂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論是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單節課、階段性、全程性和課外活動等幾部分的評價。單節性的教學評價是指對教學中的一節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執行情況進行考察和衡量,最后做出相應的評論;階段性教學評價是指對某一階段規定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有關指標和執行情況進行衡量和考核,最終做出相應的評價;全程性的教學評價是指對教學全過程中規定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有關指標和執行情況進行考察,然后根據考核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課外活動評價是指對學生課外語言學習從組織到效果等進行相應的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組織實施的細則和評價的標準以及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評價的標準等。具體要進行評價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教學是否能夠將先進的教學理念體現出來,是否能合理、科學地進行教學內容學習的安排。(2)課堂教學設計能否圍繞著教學目標組織安排。(3)教學過程是否合理。(4)教學的方法是不是足夠靈活。(5)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駕馭能力是否達到要求。
3. 教材評價
教材評價是以特定的原則和標準為基礎進行對教材設計和實施成效好壞的評價。在進行教材評價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多層次地對其進行評價,第一我們要看教材的設計是不是比較符合我們去進行教學目標的培養,教材的內容是否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教材是否具有先進的教學方法;第二要看語言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是否合理(比如說語言知識點的安排以及話題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滿足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興趣,是否可以將語言交際的訓練和語言的技能充分的突顯出來。
目前為止尚且沒有一個被公認的評價體系來作為教材評價的評價指標體系。20世紀90年代我國著名的文學教授趙金銘先生深入地研究了外漢語教學的教學評價,并在《對外漢語教材評估》中對教材的編寫提出了五個原則、兩個遵守,擬定了包括教學理論、前期準備、學習理論、練習編排、注釋解說、語言材料、教材配套等內容的對外漢語教材評價表,我們在進行少數民族教材評價時可以將這些內容作為參考。這些內容都應該包含在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教材評價中,并研究制作出一份詳細具體的教材評價表作為少數民族漢語教材評價的標準。
4. 對學生進行評價
(1) 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在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水平至少要包括技能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態度和情感這三個方面,技能主要指學生進行漢語讀書寫和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知識是指漢語中的語音、詞匯、語用、漢字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識。方法和能力都是指科學的漢語學習技巧和方法,對信息進行搜索的能力,進行判斷分析和評價的能力。情感態度則是指一些漢語學習中像學習習慣、動機和興趣等的非智力因素。(2)對學習成績的評價。現階段少數民族進行學習成績評價的主要途徑就是階段性測試和漢語水平考試。但是這些途徑都有著自己的弊端,比如通過考試很難將語言能力衡量出來,所以說我們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不能僅僅只是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
還要將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作為學習成績評價的依據,加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3)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就是對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在進行漢語學習過程的評價時可以采用檔案袋的評價方法來進行,就是學生選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成就的作品,讓教師、同學以及自己對自己的作品和完成的作品的過程進行評價。學習過程評價還應該對學生真實的語言交際能力進行考查,包括漢語做事和完成各種實際交際任務的能力,我們讓學生進行漢語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利用漢語進行交際,所以也要將交際能力的考查作為漢語考試的主要內容。
5. 對教師進行評價
(1) 評價內容和標準。想要做好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個合格的教師隊伍是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雖然說國家規定我國對外漢語教師想要申請相應的證書就必須通過初級、中級、高級能力考試,并且對外漢語教師能力標準也做了規定,但是目前我國少數民族中的漢語教師幾乎沒有人可以達到教師能力標準和資格審定標準,當前學校對教師的資格預審和考核多是以漢語考試的成績為評價內容和標準,這不科學,也不合理。(2)評價工具。我們可以設置各種問卷表、教學日記、教師自評自量表、自我分析表以及周期性教學工作總結等來進行少數民族漢語教師的評價。(3)評價方法。教師自我評價是指教師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專家評價法是指同行的專家通過聽課、訪談以及檢查教學日記等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方法以及能力和效果等進行評價;學生評價是指在學生漢語學習成績的基礎上結合問卷、座談會等活動對教師做一個客觀的評價。我們可以將這三種方法進行有效地結合來對教師進行評價。
6. 教學管理評價
教學管理也是我們進行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可以衡量出少數民族進行漢語教學的成效,教學管理主要指對學生管理、辦學的目標和規劃、課堂教學管理以及考試成績管理等內容進行評價內容和標準的制定,從而對少數民族學校漢語教學的管理情況有一個合理的、切合實際的評價,幫助學校進行漢語教學管理,保證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 總結
總之,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我們只有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不斷地對其進行探索和完善,才能構建起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系統。文中所述的課程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教材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以及教學管理評價都是一個整體,主要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進行一個整體的評價,只有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評價,找出漢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才能真正地將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升上去,使學生漢語學習和漢語應用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韓孝平.試論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評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
[2]劉本固.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阿依加瑪麗·阿卜力米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財貿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