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放型教學模式是近年來在教學中興起并得到關注的教學理念與方式。開放型教學模式下,學生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教學工作不僅是傳遞知識,更是要教學生學習的方式,引導并鼓勵學生去探索與創新學習的主動權更多的交給了學生。反觀我國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會發現開放型教學模式在課堂的推行中仍有阻力,需要教師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開放型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 前言
本文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并分析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探索如何展開開放型課堂教學。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對于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到數學學科,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突出顯現出來,這也要求課堂教學更多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實現開放型教學。
二、 開放型教學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運用現狀
開放型教學是一種隨著新課改發展而來的新的教學思路,將課堂教學盡可能的打開,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理念,不以教師的觀念限制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單純的以教學生基礎的知識為目的,而是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與時間,通過課堂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自主的探索與發現,最終實現教學的突破與發展。
然而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放型教學不僅還未得到普遍的認可,甚至還有重重的阻力。傳統的教學思維之下,尤其是應試教育還未得到轉變的情況下,教師還不能放手給學生自主的學習。另外,小學是學生奠定基礎的階段,但是學生還缺乏理性思維模式,教師本身對于學生有所擔心。而作為孩子成長的另一重要因素的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愛與關心,也會成為限制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之下,對于開放教學的實施會形成重要的阻力作用。
三、 開放型教學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策略
(一) 轉變教學思路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轉變教學思路,不拘泥于課堂與教材內容,而是積極為學生拓寬思路。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這也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追隨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除此之外,在新課標指導下,有許多新的教學思路及方式出現,如情境教學法、翻轉課堂等,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是教師需要關注到的,只有教師處于一種不斷地學習的狀態,才可能會引導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掉轉師生角色,才能最終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
(二) 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以及問題意識。小學階段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仍然停留在感性階段,缺少理性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有策略的培養學生具備思考的能力,逐漸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地提出疑問,不是單純的教師的“一言堂”,而是要給學生說的機會。在這種氛圍之下,逐漸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質疑,從具體情境上質疑、從方法上質疑、從原因上質疑等,這些都是教師逐漸培養學生實現的。例如,在講解加減法的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的故事,先問學生說如果要計算“1+2+3+…+99+100”,應當如何計算,當學生陷入思考的時候告訴學生說數學家高斯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算了出來,問大家有沒有什么好的策略。在這種背景之下,學生已經知道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解決這道問題,也就是有捷徑可走,而學生需要做到的就是尋找捷徑,有了目標,那么每一步都顯得十分有意義。
(三) 將生活帶入課堂
開放性課堂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嘗試將生活場景帶入課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探索與思考。例如,在講解路程問題的時候,可以將數據以及背景都換做學生熟悉的從家到學校的路程,有些人騎自行車、有些人步行,同樣的距離會如何比較等。對教學內容這樣的改裝,可以使學生以更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探索中。因為生活場景與學生息息相關,在解決的過程中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例如,在講解鐘表問題的時候,教師不妨將家中的鐘表帶到課堂中,借此為學生講解,相較于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引入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這也是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的情況,不過分依賴教材,也不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
(四) 給學生觸碰知識的機會
學生數學思維遲遲難以建立,就在于數學更側重于一種理性的思維,是抽象的、難以觸及的,不似語言的學習可以隨時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教學也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學習與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給學生更多觸碰知識的機會。例如,在講解了面積、周長的計算公式之后,可以讓學生嘗試去測量計算學校的花壇,學生分小組去測量,在這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其實花壇的測量并不一定需要真正的用工具去測量,并且提供給學生一塊兒10cm見方的瓷磚,學生可以利用這塊瓷磚進行測量。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教學過程中承擔著與眾不同的責任,真正的數學教育絕不是停留在知識、概念的傳遞,而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去更好地認識世界。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許多思想、意識奠定的階段。在此階段,如果教師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那么學生最終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去自主的尋找與發現知識,這種能力也將伴隨學生一生。開放型教學,是當前教學過程中必然要走的步驟,也是教學中需要不斷探索的。
參考文獻:
[1]周永科.淺論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旬,2013,24(10):56-57.
[2]李鳳英.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19(11):47-48.
[3]申文軍.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2016,17(5):42-43.
作者簡介:
李桃,小教高級,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新嶺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