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提出,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填鴨式”和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探索能力作為教學重點。而對作業的設計也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傳統作業更多的是對學生布置大量練習題,沒有體現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因此,作業環節的變革勢在必行、不可忽視。本文立足于現實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作業的現狀,以及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小學的自主性作業。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性;作業
一、 引言
數學是小學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課改之后,小學階段的數學命題開始轉向對小學知識運用能力、邏輯推算能力以及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同時強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業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效果檢驗的有效方式,凸顯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形式,是學生從數學學習中獲得滿足感的最佳方式。自主性作業設計是課程改革之后給予學生自由的創新空間,筆者結合在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性作業時的一些思考,探討關于怎么培養學生自主性作業的設計。
二、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 重數量,輕能力
在我國,小學傳統課堂更多的教師把精力放在公式概念的理解和推理論證上,追求嚴密的思維程序,講究知識結構體系化,卻忽視學生對問題的假設和猜想,淡化了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輕視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很多教師在課后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往往喜歡布置大量的練習題,認為學生“熟”能生“巧”,卻錯誤認識了學習和作業不是呈正相關關系。事實上,作業量的多少是和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密切相連的,作業越多,學生越做越累,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把作業草草了事,不再重視完成的質量,只注重了完成作業的速度,學習沒有積極性。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對學生搞題海戰術,完全依靠作業的數量對學生的學習定性,這是一種錯誤認知。
(二) 重計算,輕興趣
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對學生產生評價的可信賴方式。但平時小學數學教師忽視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沒有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開始轉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尊重學生的興趣是教師設計自主性作業的可參考依據之一?,F實教學中教師把計算量的多少變成衡量學生作業的方式,認為計算量越大越可以鍛煉出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 重理論,輕實踐
小學階段對數學開始初步了解,還不明白數學作為學習中的重要課程需要好好學,教師在學習中一味對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會使小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厭惡心理,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提問的階段,這階段傳統教學課堂數學教師還是以枯燥無味的理論為主,明顯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三、 小學數學自主性設計作業的方式
(一) 精選內容,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在設計布置數學作業時,要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牢牢印記在腦海中,為學生選擇出開放、主動以及趣味性的作業內容,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完成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實踐者,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新課程改革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作業形式也要突破傳統機械、單一、呆板的面貌,讓數學作業多一些彈性內容,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不要再讓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給學生減壓”不僅是一句口號,看到學生背著沉重的書包,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向各種補習班、輔導班,筆者真心為學生覺得累,素質教育提出也好幾年了,但實際實現的意義卻不大,別再把作業成為累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作業在“精”不在“多”,比如,在學習“角的認識”過后,教師精心設計根據學生興趣自由完成“你喜歡什么角?”把自己認為喜歡的角剪成卡片在下次上課的時候展示出來。
(二) 聯系生活,設計應用型作業
數學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知識的認識上,還要重視對知識經驗的積累和生活應用的拓展。實踐出真知,所有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從中總結歸納出來的,生活應用型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常見現象的思考,為他們創造機會從課本延伸到生活實踐,感受數學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很多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可以用到,這樣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還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處理數學的問題。比如,我們學到的三角形,生活中都有哪些?把你所認識的三角形在生活中看到的列舉出來,這樣設計自主性作業會讓學生發現生活中不注意的問題,開發了動手和動腦能力。
(三) 立足興趣,擺正位置
作業只是教師檢驗學生課堂所學成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教師不能以此為唯一手段,對學生布置能力以外的作業,所以教師首先要擺正作業的位置,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讓學生決定自主作業的形式。教師也要在課堂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觀察學生對哪種教學方式更容易接受,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自主性作業。對學生的自主性作業評價要多元化,激發學生興趣,創新思維為主,不能以正確性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對于學生中有創新觀點的同學要加以鼓勵,提高學生對設計自主作業的興致。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之后,自主性作業設計開始成為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適應自主性作業的能力,同時數學教師一定要適應時代需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麗.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6):148-149.
[2]柏繼霞.淺談小學數學自主性課外作業設計[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5,(11):56.
[3]張娜.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4,(12):181.
[4]劉正民.試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5):224.
[5]曾盛.簡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小作家選刊,2017,(11):115-116.
作者簡介:
周志新,江蘇省如東縣雙甸鎮雙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