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妍
摘要:本文以美國、日本和香港三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為例,對比分析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退市標準和退市程序,總結出成熟證券市場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主要特征。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論證國外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對我國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對比;借鑒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299-01
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加之中國特有的國情,目前我國證券市場退市制度還存在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而在國外成熟發達的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發展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并在實踐運行的過程中得以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吸收和借鑒成熟證券市場的經驗,有利于健全我國現有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一、成熟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退市規則
(一)美國上市公司的退市規則
依據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指南》第801-809條的規定,其退市標準有以下特點:第一是退市標準中的數量標準規定得十分全面和具體,并且在標準的選取上更加注重表達股票的流動性和股票價值的指標,即是更加重視“公開發行股票”這一行為特征;第二是非數量標準也規定得很詳盡,涉及面比較廣;第三是主板交易所和二級市場退市標準的側重點不同,主板市場更注重公司的基本面,標準設定大多數與上市公司的持續上市能力有關。而后者更注重市場交易,退市標準多與交易指標相關。第四是納斯達克市場對公司獨立董事的數量做了明確規定,即是說退市標準對公司治理機制的實施有所要求。
(二)日本上市公司的退市規則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退市標準有以下特點:第一是退市標準相對簡單和精煉,不過其非數量標準規定得比較全面,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第二是退市標準與上市標準相對應,且退市標準低于上市標準,體現了“嚴進寬出”的證券機制。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程序有以下特點:第一是退市程序首先是對股票進行特別處理,這一點與我國的退市制度類似;第二是如果公司未達上市標準則作進一步限制,體現了退市程序中的緩沖機制;第三是根據原因的不同退市程序分由不同的機構處理:因未達上市標準退市的由整理處處理,因違規行為退市的由監理處處理;第四是宣告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票還可以繼續交易三個月。
(三)香港地區上市公司的退市規則
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在第六章總則6.01中明確規定了退市標準,體現出其特點有:第一是關于退市標準的規定不是很具體,表述比較籠統和原則化;第二是數量化標準較少,其標準多是比照上市標準而言;第三是體現出聯交所較強的自由裁量權;第四是主板退市標準注重于上市規制的規定性,創業板退市標準注重市場交易的變動情況。
二、國外成熟證券市場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特點及借鑒
通過對上述國外成熟證券市場上市公司退出制度和退市情況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發達證券市場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下述幾個明顯的特點,這些主要特點對于完善和健全我國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一)在上市公司退市標準上,成熟證券市場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值得我國借鑒
一是退市標準與上市標準具有較強的對應關系,并且退市標準一般低于其對應的上市標準,這促成了證券市場嚴進寬出的流動特點,有助于提高退市制度的實施效率。二是不同層級證券市場的退市標準的側重點不同,主板市場更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股票價值,創業板市場更注重市場交易和股票流動性。三是數量標準的設置比較全面和具體,既有與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有關的指標,又有與股票市場交易有關的指標,還有與公司治理機制的實施相關的指標。明確具體的數量標準使得退市制度的可操作性較高。四是非數量標準也規定得比較詳盡,涉及范圍比較廣,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規制比較嚴格。
(二)在上市公司退市程序上,成熟證券市場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值得我國借鑒
一是證券交易所擁有對上市公司是否退市的決定權,可以獨立地啟動退市程序。二是在退市程序中建立退市預警機制,給予上市公司一定的整改期限,在整改期內交易所應當保持對上市公司的持續評估和跟蹤。三是對退市程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安排較為嚴格和詳細,使得整個程序的執行有章可循。四是根據退市原因的不同,退市程序分由不同的專門機構進行決策和處理。五是退市公司的出路較為廣泛,多層次的場外交易市場為退市公司提供了后續交易選擇。
(三)在退市制度的實施效果上,成熟證券市場在整體上具有較為暢通的進出通道,新上市公司數量和退市公司數量保持著有進有退,進退大體相當的發展態勢,市場的新陳代謝能力較強.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實施效果較好
就上市公司退市的地域性而言,西方國家交易所的退市比例要高于東方國家交易所的退市比例。就上市公司的退市原因而言,非強制性退市的比例大于強制性退市,主動退市的原因是退市的主要原因,其中因合并重組而退市的比例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