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鳳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信貸得益于其快捷方便的特點,迅速在大學生群體風靡,然而網絡信貸的發展是雙刃劍,如何對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進行分析并做好風險防范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旨在預防大學生深陷網絡信貸的漩渦。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風險防范
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我們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其中網絡信貸就是一個縮影,由于網絡信貸比較方便、快捷,因此受到大學生群體的歡迎。網絡信貸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聯網金融的進步,但是由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不夠,并且沒有固定的收入,大多數是依靠父母,因此大學生網絡信貸存在很多風險因素,甚至出現了有些大學生由于不堪網絡信貸帶來的沉重負擔而自殺,這就需要不斷規范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做好風險防范工作。
一、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的特點分析
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具有以下特點:(1)從眾性。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僅僅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并不能隨心所欲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物欲無法滿足,而此時各種網絡信貸平臺通過多種方式向大學生進行宣傳,這時候一些資金比較緊張又比較敢于嘗鮮的學生就會使用網絡信貸平臺進行借款。通過對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進行調查發現,多數使用網絡信貸的大學生是看到周邊同學有網絡信貸行為而去效仿的,由此可見,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具有從眾性。(2)盲目性。在從眾性的影響下,多數進行網絡信貸的大學生并沒有經過慎重的思考,而是憑一時沖動,解決自己暫時的資金短缺問題,借款的同時也沒有認真考慮還款方法等,因此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具有盲目性。(3)高消費性。調查發現,男生通過網絡信貸平臺得到的資金主要是用來購買高檔的電子產品,而女生主要是用來購買高檔化妝品和奢侈品,或者選擇去旅游,由此可知,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具有高消費性[1]。
二、大學生網絡信貸存在的風險
(一)消費心理風險
眾所周知,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靠父母,并且數目僅夠維持正常生活需要,無法購買價格較高的電子產品、化妝品等,而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部分大學生利用網絡信貸平臺借款,但是由于還款利率非常高,再加上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因此網絡信貸存在很大的風險。對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而言,盲目攀比的消費觀以及高估自己還款能力等,會導致大學生債臺高筑,最終無力償還,需要父母親人承擔,甚至有些大學生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不健康,風險防范能力差[2]。
(二)信息泄露風險
在網絡平臺上借款時,需要填寫一些個人信息,這就有可能導致一些比較敏感的信息被泄露出去,如身份證信息、銀行卡、密碼等。新聞調查發現,由于網絡信貸而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80%以上都是大學生。有新聞報道,某在校大學生由于使用網絡信貸平臺借款,無力償還,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就告訴我們,網絡信貸平臺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應該理性對待其存在的風險[3]。
(三)網絡環境風險
由于網絡信貸屬于新興事物,國家在這方面還沒有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對網絡信貸的監管力度不夠,非常容易導致金融犯罪,如網絡信貸平臺由于經營不善倒閉,經營管理者攜款潛逃等,再加上有些網絡平臺的安全級別不夠,容易受到黑客攻擊,在這種不安全的網絡環境下借款人經濟財產受損失的風險明顯存在。大學生作為弱勢群體,風險防范能力較弱,容易變成犯罪分子的目標。
三、對大學生網絡信貸風險防范措施研究
(一)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金融知識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并加強監管力度
要想有效規范大學生的網絡信貸行為,防范風險因素,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金融知識,讓大學生認識到信貸只是一種暫時解決經濟困境的手段,并不能經常使用,并且信貸需要支付較高的利息,以大學生的情況很難按期償還。學生在學校應該積極學習金融知識和投資知識,合理利用自己的金錢。過度膨脹的物欲是導致大學生使用網絡信貸平臺借款的主要原因,因此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能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而是應該將學習知識和技能作為主要任務[4]。另外,學校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對網絡信貸的監察力度,對網絡信貸信息進入校園以及在校園內的傳播進行引導和控制,并建立相關的審查部門,專門對網絡信貸相關事件進行管理,還需要和學校的學生會組織、團委、宣傳部等部門共同合作,一起檢測校園的不良網絡信貸,并以多種方式向學生傳播關于網絡信貸的信息,防止不良網絡信貸進入學校和學生們的生活當中。同時我們還需要定期開展關于網絡信貸的講座,列舉一些網絡信貸造成的不良事件,讓學生可以更加理性的認識網絡信貸,并認清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建立完善的法規體系,防范風險
雖然目前網絡信貸逐漸普及,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監管相對比較滯后,制定的規范文件較少,并且層次也比較低,導致網絡信貸市場魚龍混雜,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對于這種情況,需要我國政府加強這方面的法律完善工作,制定完善的網絡信貸法律體系,規范網絡信貸市場,清除不合法的網絡信貸機構,并不斷完善大學生網絡信貸維權法律體系,對于侵害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防范網絡信貸帶來的風險[5]。
(三)加強網絡信貸平臺套路宣傳,提高學生的認識
目前,很多網絡信貸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均采用一些不實的宣傳手段,給借款人一種“毫無負擔”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就容易做出不理性的行為。學校應該針對這種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明白這些只是網絡信貸平臺的套路,給學生還原真實的信息,提高學生的認知,實現網絡信貸信息和學生認知的對稱[6]。
四、結語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網絡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網絡信貸作為新潮事物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而網絡信貸的出現也正好符合目前大學生的消費需要,因此有很多大學生利用網絡信貸進行提前消費,但是由于目前社會相關部門對網絡信貸的監管不夠,導致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對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一定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來規范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規避其帶來的風險,促進網絡信貸正常發展,同時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章福東,陳娜菲,李莉.在校大學生網絡信貸及風險防范研究——基于對福州地區大學生的問卷調查[J].科技經濟市場,2018(06):106-108.
[2]田雪,袁英.大學生網絡信貸風險管理的探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3):118-120.
[3]劉雯雯.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信貸市場發展及風險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8(17):82-83.
[4]鄒埴埸,田發.大學生校園網絡信貸問題探究——基于上海市部分高校[J].生產力研究,2018(02):51-55.
[5]蘇哲.互聯網金融下大學生信貸市場發展及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257-258.
[6]劉暢,羅佳文,徐立,苗書迪.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及風險防范[J].時代金融,2017(08):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