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瑤 劉朋
【摘 要】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追求,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紅色基因傳統意義的解讀、新時代的分析,結合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的認知現狀調查的數據結果,結合,探討大學生在新時代對于紅色基因的傳承模式,引導大學生成為有信仰、有目標、能夠無私奉獻的時代青年,為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關鍵詞】紅色基因;新時期;大學生;傳承;認知
紅色基因產生于革命年代,深植于中國革命的土壤中,有著濃厚的革命烙印和特征,在革命年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如今現實的戰火已經熄滅,但“互聯網+”與其他高科技已經鑄就了一個嶄新的社會,在這些新思潮的沖擊下,當代人仍然需要進一步思考紅色基因的特征有沒有改變,是否要繼續發揮其作用并傳承之。本次研究就是著眼于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青年大學生,通過調查他們對于紅色基因的認知,從而探討社會、高校、大學生自身在這個日新月日的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為祖國的美好未來不懈奮斗。
一、紅色基因的傳統內涵
基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物學概念,它具備有兩個特點:忠實地復制自己以及在遺傳的過程中能夠產生變異。基因能決定生命體的基本構造和性能,是生命進化的關鍵因素。而紅色基因則是產生于革命戰爭年代,是多年來中華民族能夠區別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他民族,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過程中能夠相異于其他政黨的特有屬性和特征[1]。
傳統的紅色基因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在戰場上勇往直前,面對敵人的刺刀和火炮毫不畏懼,對人民群眾坦誠相待毫無保留,這是一種獨特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追求,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錚錚鐵骨和沸騰熱血鑄就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共同奮斗一起發展的過程形成的作風氣派、精神境界以及理想信念,是對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精神的追求,是犧牲奉獻、實事求是的腳踏實地,是自立根生、團結協作的堅持不懈,它解釋了人民的價值,讓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代代革命人血液中流淌[2]。
二、新時代的特點
就目前的形式看來,新時代對于我國而言最為顯著的特點便是,信息化和技術化。
如今的世界早已步入了二十一世紀,互聯網科技、AI技術、廣泛且整合的媒體平臺成為當今的時代的熱點。大數據和AI技術已經呈現出密不可分的趨勢:大數據是AI發展強有力的助推器,未來大數據驅動AI已經指日可待;而另一方面AI將使得大數據系統更為成熟,計算的加強讓人們能夠更加高效的挖掘數據價值。可以說,大數據和AI正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一般改變我們的生活。而技術方面,國家投入大量經費進入科研領域,龐大的科技工作隊伍為科技事業取得的長足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科技工作者作為創新的主體,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其創新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而增加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在科技創新和人才的三方推動下,我國有了更加雄厚的能力:能夠進一步升級國內基礎設施,承辦世界級大型活動或會議,將研究領域拓寬到人類未知的宇宙,同時也能更加有效的預警和處理風險。這一切都是新時代給中華兒女們帶來的全新改變,人們早已不再是只想滿足溫飽,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矛盾”。
三、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意義
在現在這個和平而高速發展的時代,戰火和硝煙已經遠去,當今的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已經不再需要面對刺刀和敵人的威脅,但是紅色基因作為一種“基因”,依舊在每一個人的血脈里流淌,并且,它不應當是一成不變的,如今的紅色基因內涵中,應當加入對于孔孟老莊中國結之類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文明的尊重和傳承;加入天災之下的眾志成城和八方支援;加入高鐵航天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創新精神;加入奧運世博舉國盛會中華民族站上世界舞臺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基因不斷發生著變異,不斷以新的意義的和新的要求繼續指導現在的中華兒女們,但是一直以來紅色基因都遵從著基因的另一個特點,即便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嶄新的環境下,它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思想內核——先進的無產階級思想理論,偉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優良的傳統作風和高尚的品德。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國家未來的主人,更加需要學習、認知紅色基因,并將傳承下去。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們更加全面、系統性的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當前的基本國情,從而使得大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大學生認知和傳承紅色基因,可以使其更加具有民族文化認同感和崇高的社會理想,引導其成為有理想、有目標、能夠無私奉獻的時代青年;同時,作為學校與社會接軌的一代人,大學生學習和傳播紅色基因將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重建和創新,有利于整個社會愛國情懷,改革創新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3]。
四、大學生紅色基因認知現狀調查結果
本次大學生紅色基因認知現狀的調查以江蘇大學的同學為樣本進行,樣本隨機,專業年級性別都較為分散。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了解紅色知識的方式十分多元化,以影視作品、書籍、課堂和網絡為主要的知識來源途徑,其中82.35%的同學都有通過影視作品來了解紅色知識。但同學們所了解的影視作品都集中在《亮劍》、《雪豹》等近期電視劇中,對于經典的紅色影片《閃閃的紅星》等并不關注。
當涉及到紅色基因的問題時,接近一半的被調查大學生表示“從未聽說過”,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表示十分了解,這表明紅色基因這個概念在當代大學生中并不是十分普及,尤其是當選擇“當提到紅的基因的時候,您能想到的是什么”問題時,大部分同學對于紅色基因的理解還停留在最為傳統和初始的“井岡山”,只有三成左右的同學還會選擇“北京奧運”、“神州五號”等選項,這說當代大學生并沒有仔細地思考、進一步的挖掘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新內涵。
同時,在另外一個問題中,雖然所有的同學都表示在當今社會還是有必要去了解和學習紅色基因的,但是只有一半的同學愿意在閑暇時間進行傳播,而有志努力學習和傳播的同學只有一成而已。由此可見當今大學生雖然了解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學習,但是卻缺乏一種傳承精神,而這種傳承精神缺乏的原因在于的大學生們自身責任感的普遍缺失。在問題“您覺得軍校的學生應當比普通高校大學生更加能貫徹紅色基因嗎?”的回答中,有81.37%的同學給了肯定的答復。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還沒有明確自身學習和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事實上,這并不是獨屬哪一類人的工作,普通高校大學生應當與軍校學生一樣,都需要貫徹紅色基因,雖然不用上戰場,不用穿迷彩服,但是需從小事做起、知行合一,從點滴做起,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勁,勤勤懇懇地學習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動力,使得紅色傳統基因一代一代傳下去。
五、新時期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模式探析
(一)將紅色基因融于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現時期大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很多大學生都愿意加入社團,在社團中和同齡人一起學習,因此,促進紅色基因的傳承就可以通過對班級和社團集體的建設、豐富素質拓展活動內容、知識競賽問答等方式運用社團的教育文化職能展開[4]。同時,將紅色基因融于社團活動也改變了硬性灌輸的傳播方式,讓大學生能夠通過集體活動去主動地學習和傳承紅色基因并將其轉變為自己的內在力量。社團的活動可以是多樣化的,尤其應當鼓勵大學生走出校門前往一些愛國基地、紀念館、博物館等等,也可以走訪老紅軍、老黨員,去體會分析紅色基因在他們身上的體現。通過這些社團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們了解到偉大革命勝利的不易以及自身肩負著的國家復興重任,從而讓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自覺而忠誠的傳承者[1]。
(二)將紅色基因傳承與科技相融合
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有大量的媒體平臺,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信息特點去建立生態傳播系統。不一樣的平臺可以通過不一樣的方式和風格去推進傳播紅色基因知識,比如在微博上可以發布每日的革命先烈短故事介紹,在視頻網站上可以上傳紅色紀錄片或者電影電視劇的剪輯,在微信上可以在評論中征集與紅色基因有關的故事等等。如今已經是一個創新和技術引領的時代,所以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些新興的平臺,營造良好的虛擬與現實傳播環境,在學習和借鑒的基礎上提升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與時俱進,提供有創意的,優質的,符合當大大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也應當在推送中進一步強調新時期所要求的紅色基因新內涵,從而促進紅色基因更加完善的傳承和發展,讓其世代相傳[5]。
綜上,紅色基因是中國優秀傳統的發展和進步,它不僅延續了傳統文化的思想血脈,又具備革命戰爭年代所特有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追求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如今紅色基因又具備了新時期銳意創新、提升科技實力的新要求,因此,作為時代弄潮兒的新時期大學生們,應當真正讓紅色基因根植在自己的心中,在自己的血脈中傳承下去,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的偉大征程中劈波斬浪、乘風前行。
【參考文獻】
[1] 溫金英,張愛萍. 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探析[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15,35(05):809-811.
[2] 樂其.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J]. 中國職工教育,2011(07):14.
[3]龍飛. 近年來學術界關于紅色基因研究的現狀及展望[J]. 教育現代化,2016,3(27):261-263.
[4] 劉丹. 論紅色基因的傳承與踐行[J].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5,28(01):25-28.
[5]周子淵,張鈺.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紅色基因傳播路徑分析[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