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筆者通過對《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了項目教學在《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教學中的優勢與需要注意的事項,并提出了在公差配合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策略
一、 緒論
項目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轉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在課程設置上主要以項目任務為主體,將整個課程分成若干個項目來完成,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主要圍繞每個任務來完成,更加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個項目任務中有緊密聯系生產實際、鼓勵自主學習與創新、有助于形成較強的職業能力等突出特點,所以項目教學正日益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領域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同時,項目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
二、 公差配合課傳統教學法存在的不足
《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是機械類、汽修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一門必修課,由于該課程有理論,有相關的實踐操作,在理論學習概念多、專業術語多、符號公式表格多,標準規定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味地背公式記定義,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該課程很難產生興趣,任課教師更是面臨“不知如何教才好”的難題。實踐課的具體課程安排與理論課是分開的,并且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低不作為課程最終考核的依據,因而導致學生對實踐課不夠重視,從而造成教師教學效果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很難發揮出來。
三、 項目化教學在公差配合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地引入了項目式的教學方法,它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法,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教學目標為目標,教師親自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全過程主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善于交流合作的能力,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然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設計了六個項目,采用模塊化教學,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產實際中,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六個項目與涉及的知識點如表1所示:
我們在設計項目時應注意,選擇圖紙時要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和知識點的結構,合理地選擇,方可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圖紙的選擇要有真實性,要完全按照產品實際生產要求創設教學情境,要求項目的設計必須符合課程結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圖紙中所涉及的內容必須涵蓋教學課程的每個知識點,以達到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對公差項目的測量實踐教學中,我們要模擬生產實際車間來創設教學情境,將班級進行分組,小組內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小組間進行評比,從而激發學習熱情。
四、 項目化教學過程
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思維模式,不再是學生預習——教師講解,學生認真聽講——學生練習——教師總結的過程,而是把課程的每個知識點整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導演”的角色。
(一) 教學情境創設
根據項目設計的要求,創設接近真實的教學環境,要求學生根據項目的要求,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并在小組合作與互動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能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為學生的學習、討論做好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具體的項目內涵,以及在學習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 教師為學生做好示范操作
由于公差配合課程的實驗要求比較高,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操作技能掌握的不是十分熟練,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做好實驗示范操作,并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說明,幫助學生理解項目每一步的實施過程。
(三) 引導并鼓勵學生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
學生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組織學生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生在項目任務實施的過程中,班級學生分組實踐,各小組通過競賽,成果展示以及現場糾錯等一系列的活動,來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不斷地調整項目實施的計劃,直到解決項目的所有問題。
(四) 教師要能夠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歸納總結
由于本課程的項目實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要能夠及時地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并能夠將各個成員的理解與建議結合在一起,拓展自己對項目內容的理解與認知。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項目實施的過程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更深更透徹地理解知識點,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 結束語
公差配合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的方法,主要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并鼓勵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最終達到能夠解決公差配合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在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能夠提供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明顯地高于傳統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侯文順,胡英杰.關于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考核評價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0).
[2]陸麗研.分段項目教學法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0,(14).
[3]胡順英,宋剛.《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教法探討[J].時代教育,2013,(8).
[4]丁愛玲.技工院校關于《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堂教學研究[J].企業導報,2013,(5).
[5]馬恒.《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2).
作者簡介:
苗子寧,河南省信陽市,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