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李鑫巖
摘要:目前,就國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言,雖然大部分學校都配置了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總體呈現專業教師人數偏少,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總體偏低的問題,且部分學校在教師待遇方面存在嚴重的不對等問題,由于自信待遇較差,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伴隨我國教育水平和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實現與時俱進,因此,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途徑和手段,本文以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為研究內容,探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方式和途徑,擬為后續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師型”;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研究
一、 引言
眾所周知,目前,心理健康類專職教師數量緊缺,且后備專職人才相對不足;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發現,必須創新現有的心理健康類人才培養理念和方式,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和質量,建立能夠匹配具體課程要求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體系,尤其是建立“雙師型”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師人才培養實踐中,必須重視專業建設和人才素質建設,充分彰顯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特點,明確現代職業教育治理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能力要求,分析現代職業教育治理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對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雙師型”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一) “雙師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數量緊缺,專兼職比例嚴重失調
當前,為了適應新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充分彰顯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和干預,必須進一步落實“雙師型”建設模式在教師隊伍建設實踐中的應用范圍和深度,目前的應用情況還存在較多不足,第一,“雙師型”隊伍建設的宗旨是提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發展,重點在心理啟蒙、問題少年人文關懷方面做文章,但考慮到不同的教師研究方向各有差異,在綜合發展的背景下,避免不了有部分教師存在教學能力的偏重,一部分教師將注意力放在心理健康理論教育方面,但一部分更偏重于實踐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打造既具備扎實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又能具備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的復合型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此外,在“雙師型”教師隊伍中,有一部分教師屬于兼職形式,來自于各行各業,可以說魚龍混雜,這些人僅以兼職的身份對“雙師型”教育模式進行補充,由于兼職教師的影響,干擾了“雙師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師質量控制,且很多學校對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的審核評定條件單一,加劇了教師間發展的不協調性。
(二) “雙師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師綜合素質較低,培養層次混亂
目前的“雙師型”心理健康教師存在的通病就是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脫節嚴重??梢猿姓J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存在極少數的優秀教師,但由于課程設計不合理,課堂教學過程冗雜且繁重,嚴重影響了優秀教師發揮教學能力的積極性,因此,在這種環境下,經“雙師型”教學模式培養下的老師,其教導出的學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反映到心理健康方面就是在某一方面會過度依賴,往往是治好這一疾病又出現了新的心理問題。
三、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雙師型”隊伍建設策略分析
(一) 建立健全多方參與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若要實現“雙師型”教學模式在心理健康教師方面的全面推進,必須由政府牽頭,政府積極組織和匯聚社會力量,引入多方力量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養實踐上來。此外,政府需要切換自身角色,將教學決定權留給學校,讓老師成為教學實踐的主人,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予以支持。此外,作為非教育機構,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教育義務和責任,應加大對“雙師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養扶持力度,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進一步提升“雙師型”教育模式的培養水平。社會和企業不僅需要明確自身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聯系性,還需要為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合作。積極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滿足對人才的需要,提升產業結構的創新、轉型和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實行利益的最大化。
(二) 建立嚴格的責任劃分體系,用制度維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
具體應從如下幾方面切入,第一,作為宏觀指揮者的政府而言,必須先明確自身在建立“雙師型”教育體系中該承擔的責任和扮演的角色,做到責任和義務的良好劃分,從國家的宏觀教育發展形勢和方向上深入結合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提供最有效的決策支持。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建立起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取得的教育成果,應該落實好必要的保留和分享,為社會發展和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培養專業人才。第三,作為“雙師型”心理健康教師培養的主戰場——高校而言,必須明確自身使命,承擔起實踐和創新“雙師型”培養模式的重任,努力實現所培養人才的復合化、高端化,承擔起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向世界發達國家邁進的歷史重任。第四,為了進一步拓展高校在社會功能中的地位和服務范圍,作為社會企業而言,必須予以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努力實現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定向培養方式,建立標準化、專項的“雙師型”心理健康人才培養制度,努力實現高校、老師及社會企業間的互利共贏。在企業實現自身利益和經濟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還能充分發揮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從而實現將“雙師型”心理健康教師培養模式逐步推向正規的歷史重任。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雙師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人才培養來說,其主要涵蓋教師培養團隊建設、政府主導支持及社會扶持等方面,通過長期教學實踐發現,實現不同教師的“雙師型”組合模式,能夠充分綜合各老師優勢,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創新化。
參考文獻:
[1]楊新春,吳艷.現代職教體系視野下的高職“雙師型”教師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4,(4):64-69.
[2]李夢卿,楊秋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6,(14):24-28.
[3]孫寧海.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構想[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5,(3).
[4]黃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探討[J].才智,2012.
作者簡介:
趙晶,李鑫巖,吉林省長春市,長春科技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