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林
摘 要:注意力作為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是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的準備狀態,其作用不言而喻。怎樣培養這樣的能力呢?先得從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談起。
關鍵詞:小學生;培養
在長期觀察的不同案例中,我們發現影響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環境因素。如家庭關系不和諧或父母離異,孩子不僅長期缺乏關愛還常常深受父母矛盾的影響,無法將心思用到學習上。
(2)社會因素。電視機、手機、平板等科技產品的出現,讓本來就缺乏控制力的孩子來說無法再“靜”下來讀書。種種誘惑讓平時很聽話的孩子也變得浮躁起來,一系列的現狀顯露出來:作業潦草,錯誤多;上課說話、走神;成績顯著下滑等。
(3)課堂吸引力不夠。可能是本身知識枯燥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單調因素,無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注意力容易轉移。
(4)孩子健康狀況。
針對家庭情況和社會因素,我們可以爭取家長的合力,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作為教師,我想著重從課堂上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談起。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有一篇課文叫《師恩難忘》,劉紹棠在談到他的啟蒙老師的插柳之恩的時候寫到:“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由此可見,情景的設置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體會其中情感。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嘗試這種方法的效果較好。有時我們還可以將故事背景的方式引入,激發學生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例如,講到《馬拉松》一課“馬拉松”這一比賽項目的由來時,我講了波斯帝國入侵雅典,雅典軍民奮起反抗的歷史背景,學生熱情高漲,一堂課下來,多數孩子都對課文內容及要點記憶猶新。在講到《飛奪瀘定橋時》中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時,我又插入了當年石達開強渡大渡河全軍覆沒的故事,學生不僅聽的有精神,還從側面了解了大渡河的“天險”之名名副其實。同時也為后文進行了內容和情感上的鋪墊。
二、方法多樣,保持學生注意力
(一)教師得體的著裝和語言的魅力
教師得體的著裝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也是學生注意力的焦點,讓學生看著很舒服,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教師講課時語調的輕重緩急,聲音的抑揚頓挫,說話的方式方法無不影響著學生的注意力。語文書上有一篇課文叫《語言的魅力》。里面講到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向路人乞討時在自己面前放了一個牌子,上面寫到:“我什么也看不見!”經過的人都淡淡一笑,姍姍而去。當詩人讓·彼浩勒經過這里,在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后,給錢的人多了。這就是富有詩意的語言產生的巨大作用。作家錢鐘書曾這樣婉拒一個這樣采訪他的記者:“如果你遲到一個雞蛋味道很好,你會想去見那只下蛋的母雞嗎?這句話不僅表達了自己拒絕采訪的想法,又不致氣氛僵冷,反而讓人們更加尊敬這位談吐幽默的老人。同樣是拒絕,卻不動聲色,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如果一位老師能注重用自己語言的的感染力去影響學生,又有多少孩子會拒絕呢?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但往往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注重自己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孩子的主動學習。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作為主人就有了責任感,會操很多心,想很多事,當然在學習上就會相方設法的學習知識。如果變主為客,地位變了,學習心態也變了,學習質量顯然有了差距。基于這點,我有深刻體會。結合學校課堂改革,要求一堂課中要有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回報。學生在一次次上臺交流的過程中,問題的核心抓得越來越準了,其中還在交流中生發了其它的新知識。坐在下面的孩子,也仿佛是主人一般,質疑、答問積極參與,走神的孩子少了,參與面顯著增加。
(三)有效預習,掃除障礙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好的預習,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讓他們的注意力至少不會以因課文內容不熟而分散,也同時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并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為了提高預習的有效性,預習設計要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我們有基本的預習方式:一讀(讀三遍課文),二標(標自然段的序號),三圈(圈生字新詞),四組(組生字組詞),五勾畫(勾畫好詞佳句),六思考(思考課后問題)。隨著年級增高,預習中又加上一些資料搜集、查詞典理解詞語、批注等內容。預習的效果直接影響一節課教學的質量,因此預習的監督也要落實。
(四)做好筆記,避免注意力轉移
做隨堂筆記也不失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的好辦法,學生邊聽邊做筆記,不僅鍛煉了眼、耳、手的協調能力,還杜絕了他們玩東西,走神的機會。我們一直堅持做筆記,當復習的時候回頭看看,結合前面講到學生自己對考點分析的參考,也很有成就感。
(五)加強肯定,固化品質
任何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一種向上成長的動力,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比現在更好。當然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特別是孩子,他們有時學習的目的很簡單,可能是考試考得好,可能是得到一樣獎勵,也可能是得到老師的表揚等。作為孩子每天生活的主戰場——課堂而言,相信表揚與肯定是他們最高興得到的。一個小小的表揚可以讓孩子星分一節課,甚至高興一天,經常的有效肯定會使孩子愛上你的課,有了愛和興趣,害怕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嗎?另外,重視學生課堂上“會聽”“復述”(反饋)的訓練。肯定他們的優點,課堂教學會更有效。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是幫助學生在求學、做事的道路上提高效率,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事情的重要途徑。
宋朝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道:“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此“心到”不正說的注意力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