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巍巍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已經在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逐漸積累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縱觀我國整體農產品電子市場,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營銷觀念落后、相關技術人員缺乏以及物流體系不健全等。基于此,為了更好的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和農產品企業必須對相關方面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找出適合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有效策略。因此,本文從“互聯網+”本經下農產品營銷中面臨的機遇入手,分析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探討了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幾點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經濟
2015年,我國中央政府出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在互利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農業電子商務正成為影響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農產品的營銷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面對面營銷,農戶和消費者通過互利網平臺建立一定的供需關系,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對物流成本也起到了降低的作用。因此,對“互聯網+”背景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對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產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面臨的新機遇
眾所周知,農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受到季節性與空間性的限制,由于農產品的消費屬性具有一定的剛性和廣泛性。因此,這兩方面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長久以來,在農產品進行銷售的過程中,其銷售渠道并不暢通,銷售方式也比較單一,利用互利網信息技術的農產品銷售方式更是少之又少。農產品銷售的這一發展現狀影響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說,如何利用互利網信息技術加強農產品生產和市場需求之間的聯系,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我國中央政府在2015年制定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為加強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融合提出了詳細的工作部署。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農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也定會產生一些矛盾。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近幾年,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一直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項目,其發展現狀如下:首先,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越來越完善。近幾年,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政府部門都加大了對信息基礎設施的投入,幾乎所有地區都能夠接通電話,建設寬帶系統。很多農村都基本實現家家安裝寬帶的情況。這一舉措對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非常有利,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次,以電子商務為主的網絡平臺建設也越來越完善。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部分農村地區已經建立了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以及電子商務產業港。同時,在淘寶、天貓以及京東等互利網平臺的支持下,建立了多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農產品銷售的多渠道發展。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倉儲的相關配套設施比較落后
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運行中,應按照相應的物流配送體系進行。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產品營銷的過程中,關于產品包裝、裝卸、運輸等方面,其相關設施的建設并不完善,物流配送能力比較差,其中,關于冷鏈物流方面的配送體系更是十分簡陋,一些地區甚至沒有。此外,對于農產品的物流配送范圍,一般都只涉及到鄉鎮地區,對于偏遠一點的農村地區,并沒有相關服務。
2.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足
農村電子商務涉及的領域非常多,包括農產品質量評定、品牌包裝、廣告宣傳、銷售模式、售后服務等諸多內容。實際上,農產品電子商務運行是一整套比價復雜的體系,任何一個環節的工作都十分重要。在電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只有全面的掌握每一環節的內容,才能夠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長期健康發展。因此,對于電子商務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據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農產品電子商務運行中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并不是很多。一些業務人員對電子信息技術知乎甚少,或是對相關業務流程完全不熟悉。
四、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措施
1.完善物流體系以及加強相關相關設施的建設
物流業務時保障農產品運輸的基礎業務,相關部門應針對物流環節的所有作業建立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使農產品的運輸過程在企業的引領下,實現以農村貨運站為載體,鄉村物流服務站為節點的一體化物流配送體系,將農產品的物流運輸深入到農村地區的每一處。并且,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加強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積極探索農產品發展的新領域、新方向,例如增加冷鏈物流的建設,我國這一方面的物流設施和配送方式都比較欠缺,關于農產品冷鏈物流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因此,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建立重要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集散中心,促進該方面產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還應認真考慮將物流業務剝離企業主體,將物流方面的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鼓勵引導物流設施及資源向集約化的趨勢發展。此外,還應加強物流智能化管理技術的應用,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及標準化的物流運送平臺。
2.加大培訓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力度
人才是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農村當地的政府部門應聯合電子商務企業、農產品生產企業以及相關培訓機構,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力度,由農村電商主體帶頭,對相關人員進行政策的宣講、專業知識指導以及專業技能的傳授等方面的學習。同時,應定期組織青年人員、返鄉大學生以及大學生村官等群體,開展關于農村電商技能的培訓知識講座,爭取盡早培養出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業領路人。此外,政府部門應聯合相關企業,建立人才培訓的培訓基地,爭取將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形成一定的常態。
3.制定科學合理的農產品電子商務規劃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根據合理的規劃來進行,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業務的服務協調機構,負責相關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及品牌創立,并針對網絡宣傳、推廣銷售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進一步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時,應加強農產品中關于地方特色方面的建設,要聯合同一地區所有農產品相關的部門,共同建立統一的電子商務平臺,避免重復建設和遺漏某個部門,增加人力、物力及財力方面的投入。此外,農產品生產企業應對市場進行調研,調查市場對農產品的實際需求,包括對農產品種類的喜好以及數量上的需求。在結合調研報告,制定產品的生產計劃,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銷售數量。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論述,分析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產品銷售的發展方向,隨著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農產品電子商務將成為影響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并且,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不斷完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業務的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農民的經濟收益也將不斷增加。政府相關部門應和農產品生產企業共同面對“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就如何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有效的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樂,劉迤邐,劉齊等.“互聯網+”背景下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發展對策[J].北方園藝,2017,23(15):192-197.
[2]萬玉龍,章艷華,聶家林等.“互聯網+”背景下連云港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7,18(12):17-18.
[3]萬玉龍,章艷華,洪瓊等.“互聯網+”背景下蘇北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J].電子商務,2017,24(05):26-27-47.
[4]萬玉龍,陳小晶,姚俊.“互聯網+”背景下宿遷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7,37(06):26-27.
[5]劉滿成,張路.淮安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必要性分析--基于“互聯網+”環境背景下[J].當代經濟,2015,11(35):48-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