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教育推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是重要的一環。中國只有依靠創新人才,才能傲視群雄。為迎合這一巨變,小學語文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教學更重視創新教育,教師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想方設法去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小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精神在當代素質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發明創造需要學生具備創新精神,這也是一個民族欣欣向榮的動力。所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是舉足輕重的。既然這樣,教師應該反復思考在新課標下,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培養并提高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本人在語文教學研究過程中,關注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本文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途徑”進行闡述。
一、 激發創新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他們知無不言,在自主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教師爭取做到真正的“以生為本”,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一種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學生才可以發揮創造力。例如在教授《誠實與信任》一課時,我曾經向學生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的主人公“我”在沒有人在場的情況下不小心撞到了一輛小紅車,而這輛車當時已超過停車線二三十厘米。誠實地承擔責任,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你贊同這種做法嗎?很多學生都按照課文內容來回答: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保留誠實的美德。但是有一位學生這樣回答:老師,我認為文中的“我”特別傻,現在中國有很多“壞人”存在,文中的“我”太單純了,萬一小紅車的主人向他索要巨額賠款,怎么辦?要我說,反正大霧天也沒有人看見,趕緊溜走才是上策……還沒等他講完,我粗暴地打斷了他,斥責他道:“你這種人生觀是不道德的,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遇到事情不誠實以待,而是逃避,那么這個社會還如何發展?”后來,我回想起那節課,才發現那一語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難怪他再也不侃侃而談了。是我抹殺了一個創新的萌芽。課后我自我反省,如果讓這個學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發言,暢所欲言,就能傾聽到更精彩的創新內容。通過這堂課,我意識到要在平等的基礎上去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然而,很多教師總是用自己固有的理論去評價學生,絲毫不讓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那是大錯特錯的。創新精神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意識的覺醒,創新興趣的激發。教師要想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滿足和培養他們的好奇心。要激發學生興趣,學會創新,關鍵是營造美好的師生關系的環境。
二、 培養創新精神
學生的創新興趣一旦被激發,下一步就要想方設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都要盡可能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索時間,讓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中產生一系列疑問,并且鼓勵他們勇敢提出疑問。讓學生從滿腹狐疑到豁然開朗再到心生疑問,這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能得到提高。另外,教師不能一味打壓學生提出疑問的積極性。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克服困難的信心也會進一步增加。例如:我在教學《狼與鹿》一文時,為了活躍學生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維護生態平衡的科學意識,我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們為了保護鹿,自以為是地濫殺狼,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對于人們的這種做法,你們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學完后的感受嗎?有學生說道:老師,人類每天都會捕殺動物,那這樣不是破壞生態平衡了嗎?我環顧四周,看著許多好奇的眼光。這時,有一位學生起來回答說:老師,人類捕殺動物是為了每天的飲食,與濫殺動物,人為破壞生態平衡是兩碼事。說的實在是太精彩了,大家紛紛為他鼓掌。繼而,其他學生都踴躍發言,這堂課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培養創新精神需要敏銳地把握時機,并付諸實踐,要敢于創新,要持之以恒,更需要老師的鼓勵。因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際上是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的人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以及堅強的意志力等良好的品質。
三、 發展創新思維
世界上很多創造發明都離不開人類的想象。正是由于魯班的大膽想象,才有了鋸子的發明;正是由于萊特兄弟的豐富想象,世界上才有了第一架動力飛機。教師在教學中要借助多媒體、錄像等媒介,采取多種方式,聯系教學內容,使學生頭腦中的表象趨于具象,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目的。例如教學《陶校長的演講》一課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同學們聽完陶校長的演講后會有什么感受?學生可能會從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愉悅,不僅能獲取知識,還能發現一些隱性的知識。
其實,任何一篇課文,都有不少的想象空間在里面,只有依靠教師循循善誘,學生才能大膽地發揮想象。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各持己見,形成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為了培養“四有”新人,我們可以從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創新思維等方面著手實施。在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探索道路還在繼續,望我們共同努力,為祖國培養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棟梁之才,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蔡克勇.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創新人才求是1999年第22期.
[2]柳涵之.創新教育實施指南,華齡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徐麗娜 ,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