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
摘 要:寫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件頭痛的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在的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因此,我們必須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件樂事。我的作法有以下幾點。
關鍵詞:小學生;激發;提高;寫作興趣
一、掙脫作文壓迫,激發寫作興趣
掙脫作文壓迫,至少有兩個意思:一是讓學生正常地寫文章,不要硬行逼著他們去作文章,即學生不愿寫,不想寫,沒的寫,可以不寫,去干別的;真有得寫也想寫的時候再去寫,而且想寫什么都隨他們的便。總之,想笑的時候就寫笑,想哭的時候就寫哭,想贊美好人好事的時候就寫頌詩,憎恨壞人壞事的時候就寫罵文。這才是真正的寫,而作一大半是奉命的,如奉考試之命,奉老師之命,奉各式各樣的流行之命,為作而作,使學生感到作文難。二是對學生少量的喜歡或善于作文的應當愛護,但絕對不能過分煽風,不 能注射興奮劑!因為這兩種貌似不同的行為,其實部屬于作文壓迫,學生只有掙脫作文壓迫,才感到寫作之樂,才能走出作文困境。
二、培養激發興趣,把寫作化為學生的需要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若對某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反之就會感到枯燥、厭學,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從而激發寫作興趣
怎樣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呢?首先引導他們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因為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都是他們的作文教學中,引導他們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那就是不僅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還要用腦子去想。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他們在寫作時做到言之有序。學生只要能堅持經常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能增加見聞,豐富寫作知識。其次,要勤于積累好詞好句。①從課本中積累。語文課本中的選文,篇篇都是千錘百煉的好作品,精彩的詞語比比皆是。②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看書看報,除了了解新聞消息、故事內容外,還應獲得很多營養,積累詞語便是其中之一。③從聽廣播、看影視中積累。廣播、影視是有聲讀物,從聽廣播、看影視中也能積累詞語。如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節目中的解說詞用得極好,講解員繪聲繪色地把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活動規律介紹給觀眾,詞語十分豐富。積累詞語僅憑看和聽是不夠的,還要做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應該備一個詞語摘錄本,將新鮮的,自己尚未掌握的詞語隨時記下來。不要孤零零地記錄一個單詞,要連同句子一起記下來,這樣就知道了該詞應用的語音環境。
(二)從具體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求學生逐步做到:有真情實感,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說假,就必須從實踐中獲得,那么他們的寫作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加。例如:帶領學生春游、秋游、野炊做游戲等,使他們對生活產生新奇感,同時觸發他們舊有生活的記憶,激發寫作靈感。再如看適合孩子們著的電視、戲劇,聽美好的音樂,從而使他們感動,使他們的心靈受到藝術的熏陶和震撼,都是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礎上再加以指導、點撥,學生會很樂意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借寫作表達出來。
(三)創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寫作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須為他們創造環境,提供豐富的寫作索材。多年來,我堅持課前五分鐘留給學生的教學方法,效果頗佳。其目的就是要創設一個監督機制,集體氛圍,讓學生都動起來。具體方法:每節課前五分鐘抽一個學生講演,其內容可以是名人事跡,或學生周圍的生活事 例;也可以是對名言佳句的感受。其余同學在聽講的同時作出專門記錄,講演結束后,師生共同評價。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向班級板報和“小學生學習報”投搞等。并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及個人所長授予稱號,鼓勵他們似爭當小記者、小編輯、小作家。這樣多項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濃厚的寫作興趣之中,使學生的作文能力不知不覺地得到提高。
三、加強口述作文,提高語言能力
口述作文是筆述作文的基礎,把學生的口語能力訓練納入全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從而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使他們對作文產生興趣,具體方法如下。
(一)課堂借題發揮,誘導學生發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使再不愛說話的人,如果要談他感興趣的話題,也會津津樂道,學生也不例外。所以講新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好奇心、表現欲和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或是一段引言,或是一幅圖畫,或幾個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抓住課題的關鍵詞語,誘導學生發言,并對學生的發言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漸進,提髙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憑借景物,讓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形象思維比抽象思活躍,它們容易被自然界的景色吸引。教師要善于將無意注意化為有意注意,引導他們談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如,今天是大霧彌漫的早晨,同學們進了教室都在談論上學路上的感受,對霧特別感興趣,就應抓住時機,立即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對表達好的給予表揚,促進學生自覺去留心生活,尋找寫作素材,以豐富自己的寫作材料,使學生不感到作文難。
三、少講規矩要求,放開學生的手腳
對學生作文規矩不宜講得太多,講多了會束縛學生手腳,反倒不會寫文章了。為了打消學生寫作的顧慮,先讓學生放開膽子,適度進行“違心”的表運。學生作文難免良莠并存,對于不好的作文,千萬不可“判死刑”;對于作文不好的學生更不應“蓋棺論定”——說其不是作文的料。其實不好的作文里是可以找出一兩處“閃光點”的,只要教師抓住這些“閃光點”進行適度表揚乃至夸張表揚,往往能激發學生作文的愿望e另外,經常寫些表揚激勵的評語,進行適時的點評,刺激學生進行積極思維,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這樣學生的手腳放開了,寫作熱情也就提高了,作文的“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是我在教學生作文時的一些體會,總起來說就是激發興趣、觀察、體驗、積累、勤動筆。這正是我解決學生作文難的一些重要做法。
參考文獻:
[1]吳開敏.淺談作文教學的一些感悟[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
[2]吳秀端.破解作文“瓶頸”提高作文能力[J].作文教學研究,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