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郭原+鄧碧華+張靜
摘要:我國部門預算管理起步較晚,發展時間短,中央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更在是近十年才開始被廣泛重視,無論在制度還是實踐上,都還具有廣泛的探索空間。結合當前中央部委在部門預算管理中的現狀,發現我國中央部門預算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并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文章在此以M部委實踐為例,對中央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進行探究。
關鍵詞:中央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
現代社會情景復雜多變,信息快速流動,社會組織無時無刻不面臨著來自社會中其他組織的競爭壓力。對政府來說,需要處理的日常事務越來越多,各個部門之間的耦合性增加,預算衡量標準體系愈加復雜。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預算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為滿足當前中央部門預算管理要求,將中央部門預算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構建全新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預算管理信息化是保障中央部門預算管理改革高效實施的必然選擇。
一、M部委概況
M部委是中央正部級一級預算管理單位,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我國的土地、海洋、礦產資源等各個方面,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我國的資源進行審核、管理、開發、利用以及保護。我國的管理部門可以具體被分為四類部門,分別為專業經濟管理部門,宏觀調控部門,國家財政部門,教育文化以及社會保障部門。其中,教育文化以及社會保障部門是M部的管理部門,在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同時也發展了我國國民的素質水平,所以M部委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M部委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實現預算管理全口徑覆蓋
從部屬單位的預算數據情況可以看出,各單位對于預算管理的重點僅停留在財政項目上,暫未實現預算管理全口徑覆蓋,因為財政部預算考核的重點是財政項目預算執行率,占據了單位財政國庫執行率的大半部分。但是,從單位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部門預算管理應實現全口徑管理,還應將單位基本支出預算和非財政資金預算納入管理范圍,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部門預算管理體系。
(二)未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各單位還存在著預算管理“重申請、輕執行、不總結”的情況,只顧把重心放在要錢上,而不重視執行或者不按照預算隨意執行,更不重視結題驗收和總結成果。系統項目庫建設中,也存在著類似缺陷,把項目結題驗收和成果總結給遺漏了。而且,系統中的項目也都分散在各年度的各個環節,沒有形成整體項目庫的概念,無法直觀的了解到一個項目從申請立項到最終結題的全生命周期成體系的完整數據。
(三)部門預算績效考核體系尚未成熟
M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部門預算績效考核體系僅停留在績效目標申報階段,績效自評還需要通過財政部的中央部門預算管理系統開展,且財政部下發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暫未預置進系統,無法通過系統開展績效評價相關工作??冃ё栽u和績效考評體系未納入其中,部門預算績效考核體系尚未成熟。
(四)無法自定義工作流
M部委部屬各單位的業務需求是大體一致但具體管理過程各異的,根據方案總體建設思路,項目預算管理系統和資金收付審批系統均已設定了統一固化的業務流程,但是該流程無法根據各單位自身情況和需求進行定制,各單位的業務環節、審核方案、審核環節和審核流程都是千差萬別的,致使系統固化的工作流無法與單位實際工作匹配。
(五)系統標準化接口不到位,形成數據“孤島”
單位運轉業務開展離不開資金支持,無論是資金收支、政府采購、資產配置還是國庫支付等,其實都在為部門預算管理服務,都離不開部門預算支撐,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其實是有一定的關聯和制約的。而現狀是各大系統之間是相互不連通的,沒有提供標準化接口,各自把著自己的數據,誰也用不了誰的數據,形成了數據“孤島”,不利于數據利用。
三、M部委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具體強化措施
(一)修繕部門預算項目庫
按照嚴格項目管理的思路,通過信息化建立項目庫的庫概念,項目庫按項目的不同生命周期分成多個區域,打破現在的以年度分區的理念,恢復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年度只作為每個項目相關數據的維度元素。項目庫的一個區域專門存放立項論證前的待立項項目,隨時可以增加減少,根據實際情況,立項論證通過則進入下一階段,不通過的繼續完善,確定不予立項的進入項目庫廢棄項目區域。予以立項的項目在項目庫進行中項目區域按照項目開展周期執行項目財政資金申報、預算資金批復、執行過程管理、成果登記、績效自評等項目過程管理,執行過程中偏差較大的項目可隨時叫停。完工待結題的項目被存放在項目庫待結題區域,進行項目最終的成果整理、竣工決算、報告編纂、績效評價等。
(二)完善部門預算績效考評信息化體系
部門預算績效評價工作,特別是項目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是增強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觀念,對支出進行有效地管控,同時優化相應的結構,提升資金的利用率。
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已經在M部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項目庫申報環節實現了信息化,但是自評環節和評價環節的表式暫未信息化到系統中,依舊使用傳統的Excel采集和現場評價方式,不利于提高效率和準確性。應該將此類表式和相關控制審批流程環節都實現充分信息化,從完整性的角度上來保護預算數據。
(三)加強自定義工作流機制輕松輔助管理
不同部門在不同時代對預算數據的要求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應當按照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具體問題,對總體思路進行了解,采用工作流機制,盡量放寬對業務的控制程度。這種管理辦法主要包括審核環節、審核方案、業務環節、以及審核流程的定義以及選擇。通過這種機制,不同的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發展方向來來對相應的管理業務進行流程的制定。
由于項目預算管理實現流程定制,各級部門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定制業務環節和業務審核流程。同時為保證項目預算管理系統直觀性,應結合近年來對項目預算管理系統開發和實施的經驗,在系統中預留了一套標準的業務流程設置,囊括項目業務數據表、數據檢查手段、編輯項目頁面和審核方法等。endprint
(四)加強部門預算執行監控與分析功能
M部委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不僅是要解決部屬單位財務相關信息的采集和統計問題,同時對相應工作當中的經濟支出的有效性、合理性進行相應的監督和檢查,同時對經濟活動支出的數額進行一定的管理和限制。所以,信息化的預算管理工作就要對相應的實際情況以及設計規劃進行分析和研究,對詳細的事業單位進行具體職能任務的分析和了解,在進行預算監督管理的過程當中應當從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時間段進行檢查和管理,在經濟活動之前,應當對上報的預算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在經濟活動之中,應當對預算財政的使用情況進行相應的監督,在經濟活動是后應當對相應的工作內容進行檢查和總結。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劃撥以及費用支出情況進行規劃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的,確保事業單位的相關活動工作能夠安全有效地展開。
(五)建立信息化數據標準體系
如今信息化建設滲入到每個業務工作的方方面面,服務于中央部委的信息系統數量繁多,業務復雜程度千差萬別,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系統架構數據結構更是各自為伍。所以信息化過程中,整個部委內部有必要成立一套統一的信息化數據標準,各個新開發的系統直接參照標準執行,以往開發的系統則在版本升級時逐步往標準上靠攏,關鍵系統按照標準進行專版升級,能夠有效地實現數據信息的資源共享,縮小交流的阻塞性。尤其是計算機技術,能夠更快的發展信息化數據網絡管理,打造網絡平臺,從時間和空間上解決數據交流障礙的問題,有效地聯系各個單位內部上級部門和下級部門、各個單位和各個單位之間的工作內容,實現對預測編制工作的總體化管理,發揮數據的潛力,加大管理力度和范圍,從而提高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四、結論
在信息化水平高速發展的今天,M部委為適應當前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發展要求,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積極探索中央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通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通過實施中央部門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一個統一高效的預算管理工作平臺,使各部屬單位可以在該平臺上按照統一的規則參與全面預算管理,以規范統一整個部門預算管理工作,提升部門預算管理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陶金.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財務管理系統建設[J].財經界(學術版),2017(07).
[2]徐龍.信息化環境下全面預算管理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5(18).
[3]金文.淺析政府部門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J].財務與會計,2015(07).
(作者單位:于飛、張靜,國土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郭原,國土資源部離退休干部局;鄧碧華,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endprint